没落的乡间老楼
张 军

昨夜梦中,恍惚间回到旧日里的童年,那时正读小学二年级,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鲜艳的红领巾在光线黯淡的教室里赫然醒目,不无自豪地挺直脊梁,像是一只骄傲的天鹅,炫耀着自己华丽的仪表。此时,一所老楼的影子飘飘忽忽浮上来,一座条石为基青砖到顶的老楼。这所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清代建筑,原是黄河西岸马姓富户在我们村置下的家业,解放初期先是作了村部,后来,村里那所由古庙改建的小学,再也容纳不下越来越多的孩子,无奈之下村里决定,把楼前东厢房做了一二年级小学生教室。
老楼的影子盘桓眼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眼晴透过百余年时光间的缝隙,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座灰蓬蓬的簇新建筑,在一片低矮逼仄的农舍间,这座拨地而起的高大砖楼,俨然鹤立鸡群的异类,显得那么卓尔不群风姿优雅,不知曾引来多少羡慕嫉妒近乎发红的目光。
夏日雨中课间,一众孩子聚在教室门口,望着老楼指指点点。我忙挤过去瞧个端祥,却见一条手腕粗赤蛇盘在楼下青石台上,昂首竖身吐着长长的信子,如一个守护老楼的忠诚卫士……猛然在梦中惊醒,再也没有一丝睡意,披衣下床踱至阳台。窗外万簌俱寂,寒星闪烁,我的身影与苍空中的寒星夜色里的灯光混作一处,在玻璃窗上勾勒出一幅诡异的影像。图像时而近时而远,时而真时而虚,在这变幻莫测的影像里,一所老楼的影子飘了过来。那座旧式建筑如一张老相片,当翻开相册的那一瞬间,不由让人记起了湮灭于岁月里的一些久远往事。此夜此刻,尘封的过往仿佛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宇宙的神秘指令,心底的记忆被迅速激活。
夜色在窗外无边无际的弥漫开来,北风百无聊赖的划过玻璃,弹奏出一曲失传的上古民乐,尖利高亢而又充斥着野性的曲调,穿越了几千上万年的岁月,从远古的时空里遥遥飞抵我的窗前,入耳真切。一时间倒有些惊慌失措,莫非我的听觉出现了问题?还是真有那么一曲激昂的老歌,让远古而来不曾停歇的大风裹挟而至。风又一次呼啸而过,我听到了风中断断续续如泣如诉的歌声,多少历史记忆就藏在不知疲倦的风里,在轮换的四季里不时旧调重弹,提醒着今天步履匆匆的人们,不要忘怀过去的时光。
上个月回了一次老家,专程去探访记忆中的马家楼。几十年间四处飘泊,也不知老楼是否丰采如昔?当年在我的眼里,莫说在我们村,就是十里八乡的地界,也不见如此高大宏伟的建筑。离村还有好远,站在村西官道上,首先映入眼睑的便是这座灰青色的小楼,当年这楼是村里一个标志性建筑物,也可以说是一个村庄的地理坐标。走至村边,我习惯性的抬头寻找老楼,却又哪里看得到呢。几十年间乡村巨变,富裕起来的乡邻们纷纷盖起新居,新建的住宅宽敞明亮,早已超过了那所小楼的高度,所以现在也就无从寻觅旧日的景象。
一步跨进院中,满目破败景象,灌木丛生荒草萋萋,当年作为教室的东厢房业已不见踪迹,不知是自然损毁还是人为拆除。百年老楼依然矗立在原地,楼还是那座楼,条石为基青砖到顶,可不知为什么,在我眼里,今天它已不复昨日的辉煌,变得普通寻常,好像矮了一大截,如村子里年事已高的那些老人,在岁月里慢慢佝偻了身子,失去了年轻时的精气神。无情岁月熬煎着世间的一切,房屋树木还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有谁能与漫长的时间抗衡呢?想起多年前教室里的朗朗书声,院子中的欢声笑语,心里陡然升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滋味,怅然间若有所悟。
复走进毗邻的乡邻家,一位老人正在庭院里戏一只花猫,见我进院,热情地打着招呼:“你是谁家孩子?看着有些面熟”。这声亲切而又陌生的招呼,让我的眼窝一热,五十岁了还被人称为孩子,也只有在家乡这些老人眼里,我依然是当年那个顽皮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我连忙告之是本村谁家之后,她笑道:“你这一说,证实了我的猜测,模样可真像”。
我向老人道出此次目的,老人眯起眼睛,像是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良久才缓缓讲起了这所老楼的历史。
小楼本是段氏所建,此人真实名字现已不知,村人只记得他有个外号,叫作段铺衬。段家开有布店,又广置田地,为附近有名的富户,但此人特别节俭,身上穿戴衣物全用店里剩下的零碎布头缝制,看上去像是补丁摞着补丁,是以教人起个外号“段铺衬”。正是因为他精于算计勤俭持家,日子一天天兴旺发达终是富甲一方。凡古时大家富户,积攒下银两,有两大用途,买地盖房,以此做为家业代代相传。这段家亦不例外,有了田产店铺,尔后又盖起这座当时堪称宏伟的建筑。当年四里八乡之人,背后皆以此楼为范例,勉励自己教育后人,一定要学习段家,有朝一日也住上如此壮观的房子。再后来段氏迁回老家故地,此楼转卖于河西马家,又因为马家后人定居于此,所以村人们渐渐称之为马家楼,而这座楼的第一位主人段铺衬,现在的年轻人已少有人知道了。
听罢老人的一番讲述,我才了解到老楼的前世今生。一座楼一个故事,一个人一种精神,一个家一段历史,虽然斯人斯事在中国乡村比比皆是,载不进历史的册页,但这些人这些事迹对于一个乡村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无疑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影响了几代人为一个目标而不懈奋斗。换言之,在当年他们是乡村致富的带头人,他们身上,蕴含着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勤劳朴实艰忍节俭的作风。
我不知道,无人照料的老楼,会不会在将来某个风雨交加的夜里轰然倒塌;但我相信,老楼背后所赋予的勤劳致富节俭持家精神,会让后人们牢牢记住并一代代弘扬下去。
一颗星星在窗外悄悄窥探,它是否听到了风中传播的故事呢,或许,它应该比我了解的更多,亿万年间世事沧桑变迁,它见证其中并历历在目,有什么能瞒得住星星的眼呢?
夜,越发暗了。天空的星星地面的灯光交相辉映,一齐投在阳台窗上,连同我的影子混同一处,眼前景象又模糊起来。然而,我又分明看到,那所老楼的影子,清晰地印在玻璃上,不,它已经落到了我的心头上,再不会消失。
风,愈来愈大。在这个夜晚,我听到了,远古吹来的风,正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湮灭在历史烟尘里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