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我的第二故乡
文/哆来咪
湖南湘西,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山青水秀人也秀,是一个土家族、侗族、苗族等多民族聚集的地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家乡的许多好男儿俊小伙儿,保家卫国都在湘西的大山深处,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湘西的山山水水,他们就是原来的第二炮兵,今天的火箭兵部队。
我有幸跟随着兵哥哥,随着军营换防,在湘西生活多年。
回忆不断涌现脑海,湘西好美!绿水绕青山,那里梯田层层,是鱼米之乡哟!吊脚楼的民居特色和精彩服饰都能让你耳目一新。
靖州有一座大山叫飞山,山上有好几十户人家,山脚下就是军营。
当一缕晨曦从山中的树林子里透射过来,一群鸟儿在枝头飙歌啊!是黄莺还是山喜鹊?其实是画眉鸟的婉转啼鸣!山上的画眉鸟真多啊,我总是在众多鸟儿清脆悦耳的叫声中醒来。

留在心中的记忆是靖州的下熙街,这是一条细细长长的青石板路。
南方的雨很多哟,几乎每次去街上,我都撑着雨伞在街上行走,很容易让我想起雨巷诗人戴望舒写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可是,我总是急慌慌地买菜,急慌慌地赶着搭乘军营里的车回去,部队驻地大约有二十几里地的样子,那时怎么也想像不出来雨中的诗情画意。
让我不无遗憾的是,前年我随兵哥哥们又回去了一趟湘西靖州,可到处都是高楼林立,听说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早已没有了,街两旁的木楼也不见了。

我在河南南阳老家从未吃过新鲜翠绿的细竹笋哎!
一小把一小把地捆绑好的嫩竹笋,是用开水淖过的。炒菜时和小辣椒、肉丝在一起煸炒,味美清香哟!很能下饭的,即使你肚子不太饿,也能津津有味地吃上一大碗来。
最常见到的是农人卖的各种蔬菜都洗的干干净净,摆放整齐,小香葱须白叶绿,没有一点点土,湘西人好勤快爱干净,相比老家的菜市场真的是落后了许多。

靖州,有一个杨梅大队,那里的杨梅很有名气,远近闻名。个大又红又紫,红的透着紫,紫里透着红,咬一口啊,甜死个人啦!再细细品味,有那么一点点酸酸的,甜到心里头,你若看到了杨梅,会流口水的哟!
“水豆腐”大嫂挑着担儿颤悠悠地走过来了,热情地吆喝你来一小碗吧!那是在清清的水里泡着的玩艺儿!我好像记得是山里的一种什么植物做成的。
滑滑的,甜甜的,清清凉凉的小吃,若是一不小心,被你一口吞下去了,你就后悔吧啊!
“天下第一粉”名字响亮极了!我也没少光顾,米粉的筋道,肉汤的鲜美,加入各种佐料的搭配,你吃过了还会再来!
湘西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有千古湘西“赶尸之迷”和“蛊毒”(当地老百姓叫淖药)
让许多外省人惊讶不已。
据说是大作家沈从文,在他写的文章里曾经描写过“赶尸之迷”。你要是去过古城凤凰县旅游,就会听过导游绘声绘色地给你讲起。
其实是让客死他乡的亲人,入土为安所做的一些过程。
由赶尸匠手摇招魂铃,口里念叨着咒语,用草绳拴住尸体,夜间行路,行人都闭开,家里有狗的都拴住,……。不让尸首遗落他乡。
而(淖药)蛊药,是当地老百姓流传很久很久的事儿,一种慢性毒药。
蛊毒的制作是用一只油炸过的鸡,装在坛子里,放在深山密林里不为人所知的地方,不用盖子,让许多的毒虫爬进去毒蛇、蜈蚣、蝎子等风干,来年碾碎细末,就成了蛊毒(淖药)。
家里若是来了陌生人,她们就会乘你不注意时偷偷放进茶水里一点点蛊毒,
人喝了之后就会中毒,肚子一层层溃烂,最后死亡。
这种做法一般都是家里的迷信老太太所为,因为她们坚信,只要能毒死几个人,确信自己死后才能升天。
当然,这都是以前的传说。
有着迷幻的色彩。
湘西,我在那里多年,怎么会轻易忘记它?它就像自己的家乡,是我一生的牵挂,一生的情怀,梦里常常回到它的身旁。
简历:王淑慧,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曾经下乡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幼教,也做过财务和党务工作。
退休后一直喜欢散文和诗歌,作品也时常被多家微刊平台发表,也很喜欢音乐和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