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父亲书法真迹
文/杨岸森
刚才爸爸挚友王叔叔微信发来照片,是父亲1985年写的信件真迹,非常难得,录以备忘。
内容是父亲抄录他1960年的清明节在北京滞留期间写的一首诗。父亲为了落实工作,在1960~1961年间曾经被迫留京一年多,算是第一代告御状的上访人员吧。
诗名字记不得了,暂命名《清明》:
塞上清明柳未芽,
新桃结钮是吾家。
断魂不在纷纷雨,
哪得闲情问杏花。
——八五年清明节书六零年京都旧作以赠故人
全诗第一二句,塞上清明柳未芽,新桃结钮是吾家。是同一时间但不同空间风景不同的对照,塞上指塞外高寒地方,此处指北京地区。在清明时节的北京柳树还没发芽,但我四川老家的桃树早过了花期,小桃儿已经结得如钮扣大小了,诗人身在寒冷的北方多么思念温暖的南方故乡啊。第三四句,断魂不在纷纷雨,哪得闲情问杏花。主要写诗人的心境,哪里需要纷纷不绝的绵绵春雨才让人断肠落魄呀,更没有闲情逸致去问杏花村在哪儿,象唐诗人杜牧一样饮酒抒怀。当时老爸才28岁多,告别年长父母及新婚妻子,一个人去北京处理他抗美援朝回来本来有的文教部门工作关系,应该还有地方真实情况的上报,但一直不顺利,思念家乡的亲人与当时的落迫心境是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这首诗也借鉴化裁了唐朝著名诗人杜牧那首千古流传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老爸诗中出现的清明、断魂、纷纷雨、杏花等词汇元素均化裁于此。
都是诗人,杜牧何其潇洒,老爸何其窘迫。一个问题来了,今人一定比古人快乐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崔健的那首摇滚《梦回唐朝》才会在我们心灵深处引起共鸣。
给一生挚友王叔叔抄录这首诗时候,老爸在离家乡几百公里外的藏区平武县伐木厂的子弟学校打工,教高中语文历史,当年他的工作还没落实,我还在县中学读高中。那时道路交通很差,回家要搭乘拉木材的大货车出山后再转车,要2~3天时间才能到家。
作者简介:杨岸森笔名松月,男,四川盐亭人,成都中医药大学5年制本科毕业,就职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九龙坡区突出贡献专家。爱好读书、写作,涉猎中医、文、史、哲、诗歌及宗教文化等,诗歌、散文、随笔、评论、杂文等多次发表于《大西北诗人》、《驭风者诗刊》、《诗路》、《诗歌艺术》、《江南文萃》、《南部文化》、《香港视界》、《西蜀茶庄》、《文艺星空》、《仓央嘉措诗社》、《短诗纵横》、《印象诗》、《国际联合报》、《国际文艺与评论》、《天天快报》等纸媒及网络文化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