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
①明明德:前一个“明”为动词,使……显明。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清明的、光明的。
②亲民:亲,当作“新”,为动词,使……革新。
3. 止:指上文所说得在“止于至善”。
④得:获得(至善)。《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别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知所先后:意指能知道道德修养的先后次序。
6.先齐其家:意为使家族齐心协力、和陸平安。
7.致:至。知:认识。致其知,做到认识正确。
8.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据朱熹解释:“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四书集注》)
⑨治:“乱”的反义词,安定。

【译文】
《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明人们的美德,在于使民众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的思想达到最高的理想境界。
知道所应达到的理想境界是“至善”,然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オ能内心宁静,内心宁静,然后オ能思想安稳,思想安稳,然后オ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思想上才能有所收获。
万物都有根本和末梢,万物都有结局和发端,能够明白它们的先后次序,那么就能够接近这《大学》的原则了。
古时候,想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先要治理好他的家族;想要整治好自己家族的人,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想要提高自身道修养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想要端正自己思想的人,先要自己意念诚实;想要自己意念诚实的人,先要做到认识正确;而做到认识正确的方法就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做到认识正确;做到认识正确,然后才能意念诚实;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思想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然后才能整治好家族;整治好家族,然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平民百姓,统统都要以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作为根本。
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这个根本乱了,却想要做到家齐、国治、天下太平这不对。这样做把应该重視的事轻视了,把应该轻視的事看重了,这样的情况是不会有的。
郭社会又名郭克会,笔名森燚,山东省汶上县人,男,汉族,现居广州。只上过小学,自学法律专业,获山东大学毕业证书,干过律师。曾通过行政诉讼分别撤销过济宁市政府砍树有奖的文件,山东省政府收费不当的文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央视礼宾书特聘签约诗人,世界汉语文化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曾获2018年首届诗歌大赛一等奖,九州诗社十佳诗人第三名等大奖。作品分别在《中华诗词大辞典》等多部大型书籍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