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笔法与日常生活叙事交融下的“老济南故事”
——评尚启元小说《芙蓉街》
范伊宁
内容提要:小说围绕芙蓉街讲述了晚清至抗日战争期间济南老百姓的生活,继承古代传奇的写作手法,以传奇笔法写普通人不平凡的人生,同时面对广阔的历史跨度,又以日常生活叙事手段讲述重大历史事件给普通人带来的生活影响。对古代传奇叙事的继承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而对普通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则再现了老济南的人情美、风光美、风俗美。面对这段历史作家能够不局限于敌我双方的对立,反思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表达人们对和平的需要,为当代历史小说写作提供了另一种思考。
关键词:尚启元 《芙蓉街》 传奇笔法 日常叙事 历史叙述
当代文学关于历史的叙事主题的作品非常多,对待历史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变化历程。十七年时期的历史叙事以宏大叙事为主,这一时期内的历史叙事主要描述战争的宏大场面和集体精神面貌刻画,进入新时期以后日常生活逐渐被重视起来,尤其是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对待历史的态度,日常生活体验和个人情感成为作家笔下叙述历史的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对历史的叙述更加多样化,作为90后的作家尚启元新作长篇小说《芙蓉街》以济南市的芙蓉街为故事场景的发生地,以一座酒楼的兴衰荣辱书写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描写一位厨师的坎坷命运的同时将清末至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展现出来,而“民以食为天”的主题更好地表现了战乱中不同形象的普通人的生活遭遇。
一、普通人物的传奇叙事
我国古代小说有“其事不奇,其人不奇,其遇不奇,不足以传”①的说法,关于传奇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从唐传奇、宋元话本、到明清时期的“三言二拍”和白话长篇英雄传奇,重视传奇成为古代小说的一大特色,“奇于笔端变化,跌宕波澜。”②的情节特征为小说的阅读增添了诸多的趣味和可读性,更能够吸引读者读下去。为了营造“传奇”的故事氛围,小说家们常用的叙事手段有:奇人奇事的书写、偶然事件的集中发生、悬念与伏笔的运用以及情节的曲折等等。在小说《芙蓉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继承了这一“传奇性”结构的叙事手法,作家以传奇笔法着市井百态,描绘普通百姓侠义之心,将历史浮沉下百姓的苦与痛、爱与恨写于纸上,为读者展现乱世中人与人之间的款款真情。
首先是在情节设置上的一波三折,如小说的主人公陆明诚身世的曲折:从宫廷御厨之家的幸福美满生活突遭变故父母被杀害,自己被好心人送回济南姑姑家常年吃苦收到姑父的责打,少年学厨之路也是困难重重,成为厨师之后因为战乱被敌人抓去,以及成为一名厨师后历经感情变故、被敌人抓去等困难。李玉儿本来家庭富足后因战乱父亲破产陷入困境,而李玉儿学戏期间遇到的人和事带来的心理变化以及和陆明诚情感的波折导致她最终出走济南。杨秘书长要找的人其实就是陆明诚,但是早已见完面的二人却始终没有机会得以说明,绕了一大圈才得以相认。除了人物命运的曲折之外,小说中的重要故事发生地福寿酒楼的兴衰荣辱也和人物命运同步,福寿楼的创办人是号称“天下第一厨神”的郝爷,而后由他的徒弟高德生接管经营。在高德生接管的这段时间里刚好是中国战乱的年代,福寿楼作为济南的第一名楼接待了形形色色不同类型的“达官贵人”,也几经沉浮,作家借助酒楼展现了侵略者以及不作为的上位者对百姓的欺压,侧面体现出战争动乱年代人们生活的困难。小说中的人物以及酒楼的命运在风雨飘摇之中和中国的命运相连,作家从普通人生活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解读、理解历史的一个角度。
其次是对偶然事件的描写,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小说中的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加速了小说情节的发生发展,如陆松宇的被杀,小说虽然没有交代幕后黑手,但是这一事件的发生促使后面主人公陆明诚从京城回到老家济南,故事的发生地也就自然而然转移到了济南这座城市。至于为何不直接写济南城而是要先起笔写京城,这样设置一方面是增强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命运的曲折性,另一方面也呼应小说中对厨神郝爷徒弟影响力的表现,御厨即是实力的一种证明。其他的巧合如让陆明诚第一眼就觉得眼熟的杨秘书长是他父亲的学徒、陆明诚做神仙水鸭时得到一位不知名老者的点播、陆明诚去北平寻找以前的家的途中遇到父亲以前的旧相识和鲁菜名厨等等,而全书最大的巧合不外乎是杨小胜、高德生与陆明诚的相认,陆明诚的身份对除了姑姑之外的人来说都是一个迷,而从他的厨艺中高德生虽看出端倪却无法确定,最终在仇仙人、李玉儿等人的帮助下得知陆明诚的身份,有一种看似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的传奇色彩。在小说中杨小胜本有诸多机会亲自问陆明诚,但都阴差阳错的错过,小说通过“以更为巧合的形式,把罕见罕闻的个别的偶然事件,从稀释状态浓缩到超乎常情的程度,使之超过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概率,从而大大激发了读者的传奇美感。”③
在情节结构的一波三折和巧合的设置之外,作家对人物经历的传奇描写也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如杨秘书长前往华阳宫找仇仙人帮助,未曾谋面的仇仙人却能够知晓杨秘书长的过去,并且给出他要找的人的线索,似乎真的能够“知天懂地”,小说也借此埋下伏笔,为下文杨秘书长和陆明诚相认做铺垫。小说中贯穿始终的还有一位传奇人物秦五爷,为人重江湖义气,多次帮助陆明诚遇到的困难,其他还有刘巧嘴、富有读书气的乞丐地瓜、偶尔路过陆家的白发老者、兴教寺的老和尚等,都带有神秘的色彩。另外小说在设置悬念方面颇有心得,如陆明诚第一次见到杨秘书长的时候莫名觉得熟悉像是见过,为下文杨秘书长身份的揭晓做铺垫,同时也能够解释杨秘书长为什么会做菜。作为小说中的“反面人物”陈厚财在死里逃生不知踪迹后,在小说后半部分以日本人任命的济南厨行副会长出现,交待了他当初如何躲过追杀以及给日本人办事的经历。但是“悬而未决”,没有交代清楚的悬念最终成为读者心中不解甚至无法理解此处伏笔的意义的一大障碍,多少影响了小说的流畅度。如高德生为何一定会听兴教寺和尚的建议?究竟是哪些人要杀害陆松宇一家?动因是什么?陆明诚两岁失去父母,在他记忆中父亲的形象时而模糊时而又能回想起父亲做菜的样子这一情节是否合理?尽管在悬念设置的当下起到了吊起读者胃口的作用,但是将吊起的胃口不加以交代的话就丧失了该处悬念设置的意义,反而给读者带来一种阅读上的落差。
二、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日常生活叙事
传奇笔法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人物形象的鲜明度,但作家并没有一味沉迷于塑造人物和情节的传奇性,而是以更大的力度描写人物的日常生活,企图以更加贴近现实的手法再现“老济南”的风俗和历史。日常生活是“那些同时使社会再生产成为可能的个体再生产要素的集合”,④是个体日常消费、交往、工作等等活动的总和。相较于故事的传奇性,小说中对日常生活的书写与细节捕捉给读者展现了更加真实老济南生活。如作家王安忆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历史的面目不是由若干重大事件构成的,历史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生活的演变。”⑤在《芙蓉街》中作家围绕“民以食为天”的主题,从厨师的角度描写济南饮食文化、展开普通百姓的生活。抛开了宏大视角的历史叙事,《芙蓉街》以诸多普通人物形象共同绘就了晚清朝代更迭至抗日战争期间战争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影响,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等角度,为读者展开一幅老济南的风俗画和战争史。
首先是对老百姓日常生活和民俗的描写,小说对陆明诚和姑姑一家的日常生活以及李玉儿家的生活都给予大量笔墨,对灾荒年间逃荒和人们和济南市贫苦人家领救济粥、外出讨饭等情节的展开和达官贵族锦衣玉食奢靡生活相对比,真实呈现灾荒面前普通百姓的苦难,其中对陆明诚决定吃蝗虫细节的呈现更加重了他们的不幸。在饮食习惯方面的描写整体呈现济南人乃至鲁地人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如济南流传的“两怪”:一是叫茶不是茶的茶汤,二是味道不甜的甜沫,而“早上吃油旋,再来碗甜沫”⑥是老济南人传统生活习惯,其他还有煎饼、泉水泡茶等饮食习惯。关于民俗的描写如结婚前的“亮轿”“照轿”以及喜宴过后专门给厨子留一桌酒菜的习俗,在这些富有烟火气的饮食和风俗描写下,小说变得更加有“人情味”。二是对济南街市和自然风景的描写与介绍,小说开始就集中描写了芙蓉街地理位置特征和繁华热闹的景象:“这条古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起西花墙子街南口,南与泉城路相连,东邻马市街,通起凤桥街、翔凤街和芙蓉巷,西邻玉环泉街,通省府东街。沥青路面,全长四百多米,宽不足五米,因街上有芙蓉泉而得名。街上商贾云集,游人如织……”⑦这段集中描写将往日芙蓉街的全貌整体呈现出来,熙攘繁盛的景象与下文遭受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作对比。除此之外小说还写到了许多济南的老街巷如鞭指巷、金菊巷、曲水亭街,其他还有大明湖、黑虎泉等各种名泉、华不注山、遐园、鹊华烟雨等美景,对于那个年代老济南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写拉近了今天读者的距离,更容易引起共情和联想。三是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形象:厨师、乞丐、贫民、戏子、破产的老板、酒楼老板、各色小摊小贩、大户人家的管家、警察……这些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形象的描写,为我们带来了鲜活的市井气息和广阔的生活面。在主人公陆明诚经历中,成为厨师之前通过描写他的生活环境作家向我们展开了生活在城市底层人民的辛酸,做了厨师之后陆明诚先是通过描写他给普通人家做酒席展现人情百态,而后描写在他独立做小吃摊的时候对穷人的救济和帮助加重他的善良厚道、知恩图报的性格特征。在描写陆明诚被日本人强迫去为日本军官的母亲做菜的时候,作家透过陆明诚的视角表现侵华日军的残暴、人民命运的悲惨之外,最为难得的是描写这位日本母亲的时候表现了她对战争的厌恶,不是将中国人与日本人塑造成敌对面,而是将战争与和平作为对立面,突显人们对和平的诉求。“平民生活日常生存的常态突出,……人的基本生存,饮食起居,人际交往,爱情、婚姻、家庭的日常琐事,突现在人生屏幕之上。……都在作家博大的观照之下,都可获得同情的描写。”⑧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乱世之中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存在,无论是温暖细腻的亲情、亲如一家的邻里之情,还是朋友之间的袍泽之义、爱人之间的忠贞,以及陆明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个人品质和众人的爱国之心,在战乱之中展现出人的真情的宝贵和温暖。
除了题材的选择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也是加强小说日常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这黄毛人,说的济南话还真不孬”、“人在做,天在看,老天肯定放不过他们这些没人性的暴君”,以及民间俚语的运用,如“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等等,方言和俚语的运用更加符合作家笔下小人物们的身份特征,也让小说更加富有生活气息、简洁易懂。小说中对老济南人的日常生活、民俗以及自然风景的描写,让作家传奇笔法下勾勒的人物拥有了真实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传奇中人度的也是平常日月,还须格外地将这日月夯得结实,才可有心力体力演绎变故。”⑨现实主义手法与传奇笔法相互交融,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日常生活叙事的展开呈现了不同于以往从政治角度触发的宏大叙事的历史叙述面貌,将小人物的命运沉浮与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通过有声有色有烟火气的人间生活描写将历史有血有肉地呈现给读者。
更为重要的是,作家对一个地域的自然景色、民俗、饮食习惯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细描绘,抓住生活表象之下的内在文化底蕴能够很好地展现地方特色,有利于构筑文学地理。相较于文学史上的京味小说、津味小说、苏童笔下的枫杨树街、贾平凹笔下的商州、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等等,《芙蓉街》不仅写出了济南老街巷之美,更写出了济南之味和泉城之韵,将泉水滋养着的老济南人淳朴的民风、坚韧的品质以及自然美景都一一呈现给读者。小说中民国时期老济南人饮食等生活面貌的描写,以及乱世中的温暖人情让小说更加具有真实感,为读者了解济南、了解鲁菜和鲁文化提供了一扇窗户。
三、结语
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日常描写中展现特殊时代背景下人的生活状态,从日常的角度反映这段历史,在老百姓琐碎的生活片段中将历史写的具体生动。将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艰难日子里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美展现出来,为我们呈现历史中鲜活人性的部分,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解、感受那段历史的语境。在《芙蓉街》中作家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生活在芙蓉街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传奇故事,同样将老济南的街道、自然风景呈现出来,拉近了读者与历史的距离。如今济南的芙蓉街依旧繁华热闹,但是现代化的商业气息逐渐让人忘记它此前的风貌和历史,借小说回忆、想象的机会更能够增强读者尤其是生活在济南的人对历史的感受力。
小说描写的时间跨度很长,这段时间清王朝的覆灭、军阀战乱、抗日战争、饥荒等近代中国重要事件都是故事发生的大背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与济南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描写,如火车的开通、济南惨案、泰戈尔访华,小说没有具体描写战争如何发生,而是将朝代更迭、战乱灾荒之下普通人生活状态的改变与琐碎一一描写。也正是由于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繁多、人物形象众多,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方面和人物成长转变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对陆明诚关于儿时的回忆部分也时而清晰时而不清晰,有时会突然出现一个新的人物,如小说中日本人举办一场宴会的时候突然出现欧阳琦这位汉奸形象,会让人读起来略感突兀。整体而言,无论是借鉴古代传奇叙事的叙事手法,还是选取日常叙事的角度书写历史,都体现了作为年轻作家的民间立场和对历史的思考,也给我们了解年轻人如何看待近代历史提供了一个样本。正如作家本人在书中所言他要用一本书来书写一座城,在他的笔下人与人之间缓缓流动的真情如同泉城叮咚的泉水一样,将济南这座城市的美源源不断地一一道来。
注释:
①(清)何昌森:《水石缘序》,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33页。
②(清)烟水散人:《赛花铃题辞》,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23页。
③陈惠琴:《传奇的世界——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模式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8页。
④(匈)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⑤徐春萍:《我眼中的历史是日常的———与王安忆谈〈长恨歌〉》,《文学报》,2000年10月26日。
⑥⑦尚启元:《芙蓉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81页,第2页。
⑧郑波光:《20世纪中国小说叙事之流变》,《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⑨王安忆:《寻找苏青》,《上海文学》, 1995年07期。
原载于《百家评论》2019年第4期

范伊宁,青年评论家,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