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
蔡一鸣的诗路历程(四十)
蔡一鸣在家乡还遇见潘怀素教授归里,又送王希逸回上田,同时两次与温州的诗友墨客游览华盖山和会昌湖。在这些活动中,他都留下了诗篇。
在《早春喜潘怀素教授归里》诗中,蔡一鸣说:“隔年音信邮传早,鹊噪花丛日几回。春水生从新雨后,清风吹送故人来。支离南北原同调,点缀江山待异才。却喜安仁鬓未改。草堂有约共衔杯。”在蔡一鸣《香白诗存》中,大约1930年左右,曾为潘怀素写过一诗,题为《唔潘怀素即送其南下》,可见两人的情谊很深。潘怀素,永嘉昆阳人。曾留学日本,并参加郭沫若等创办的“创造社”,从事文学翻译。在诗中,蔡一鸣很高兴见到潘怀素回到家乡,那真是“清风吹送故人来”。所谓“鹊噪”,是一典故,典出《西京杂记》卷三,指喜鹊鸣声,俗谓喜兆。“支离”,指分散。“异才”就是特出的才能。“安仁”,是指安心于实行仁道。“草堂”原指草庐,后文化人也常谦称自己的书斋楼堂为草堂。“衔杯”是指口含酒杯,大多指饮酒。蔡一鸣是希望“草堂有约”,与潘怀素再次举杯话沧桑。
在《籀园送希逸归上田》诗中,蔡一鸣寄语希逸“书中坐拥亦清寒”,“劝君痛饮百杯干”。希逸,即王希逸,是温州的的藏书家。1930年代,蔡一鸣有诗寄王希逸。“上田”,在温州,现属鹿城区南汇街道。“籀园”,在温州九山河,是为纪念孙诒让而建,是温州旧图书馆所在地。孙氏号籀庼,曾任温处学务分处总理,兴办学校,成就斐然。孙诒让(1848~1908),瑞安人,晚清经学大师,爱国主义者,著名教育家,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
闲暇时,蔡一鸣与温州友人游览华盖山,并写下诗《偕友人登华盖山小集容成庵感怀有作》。他在诗中写道:“偶邀朋好登临去,却喜禅关为我开。诗谱剧谈逢此日,名山有约许重来。十年浪迹消豪气,四海论交忆霸才。城郭依稀人欲老,夕阳又见满苍苔。”“华盖山”,海拔56.8米,位于温州鹿城区东南面,遥望山形如华盖,故名华盖山。山顶旧有华盖亭,后改建为江山一览亭。“容成庵”,即在华盖山上的东瓯王庙,当地人至今称其为“大殿”,其得名来自历史上附近密布的容成庵、东岳庙、文昌阁、龙头庵、炼丹井等。所谓“诗谱”,原指诗歌写作时用于参考的韵律依据,是一类工具书的总称。“剧谈”即畅谈。“豪气”是指英雄气概,豪迈的气势。“论交”,指交朋友,唐高适《送前卫县李寀少府》诗:“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所谓“霸才”,是指称雄之才。“苍苔”,青色的苔藓,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登临名山,豪气论交,在蔡一鸣眼里,远处温州城依稀可见,夕阳下,人欲老。
在《会昌湖泛舟》中,蔡一鸣说“双槳归橈稳”,“野鸟调春声”,“行吟半天下,犹恋故乡情”。他是在说,人生走遍天下各地,还是故乡之情难忘。所谓“会”,指朋友聚合一起。“会昌湖”,古之永宁湖,在温州市,其湖近城西者曰西湖,在城南,曰南湖,两湖合称为“会昌湖”。“橈”,船桨。
蔡一鸣交游的朋友,都是饱学之士,游览家乡的山水,让他依恋故乡的情意更加浓厚起来。
2019.11.25.夜
简介:古梁,原名邬浩良。民间文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