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会背负不同的压力,难免有时过着紧张劳碌的生活。但生活可以忙碌,心里千万别急躁。
既然工作、琐事占据了我们一部分时间,那我们就静下心来,耐心处理。如果说日子有些劳累,那就不要再让焦躁的坏情绪毁掉你的生活。
在分享会的一开始,张老师首先告诉了我们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著名的作家、诗人流沙河老先生于11月23日下午去世了。说起流沙河老先生,他的诗歌作品充满着对美与光明的热切追求和对政治品格的歌颂,我们最熟悉他的作品,要数现代诗《理想》了: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张老师在分享会上还跟我们分享了流沙河老先生的一组诗歌《草木篇》,就是那个给他招致了22年屈辱和悲惨人生的《草木篇》:
草木篇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唐:白居易
白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藤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仙人掌
它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梅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

毒菌
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现了。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夜,用暗绿的磷火,诱惑人类。然而,连三岁孩子也不去理睬他。因为,妈妈说过,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正是这样一组咏物小诗,触犯了“天颜”,被人告密后,他被打为所谓反革命的“右派分子”,从此开始了他22年饱受屈辱和磨难的悲剧人生。
紧接着,张老师又跟我们分享了他跟另一位著名诗人——傅天琳先生的缘分。张老师在重庆学习之余,曾去拜访傅天琳先生。后来,张老师在研究傅天琳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了解到傅天琳先生和流沙河老先生之间有着一段联系:傅天琳的二姐14岁参军赴朝鲜战场,后负重伤回国,一直在四川省残疾军人休养院休养,而恰恰也是在1957年,付天琳的二姐因为称赞了流沙河老先生的《草木篇》,而被打为内控右派,两家人之间因为一个《草木篇》而被联系在了一起,除此之外,傅天琳的散文集《往事不落叶》就是流沙河先生写的序,流沙河先生这样题到:“从前有个真实的小女子,她曾这样地生活过……”而对于了解到这个故事和这则联系的张老师来说,却是在阅读的“连环套”作用下,一点点牵引出来的,由一个点,引发另一个点,从而不断的开启新的阅读历程。

自此,张老师通过自己的两个阅读小案例,一环一环的帮我们揭开了阅读的魅力,这种分享和讲解,让我们耳目一新,反复思索之后,得其妙处,不禁莞尔一笑,妙哉!
在接下来的分享中,张老师继续跟我们分享了他拜访书友的经历,都是因为阅读这张“通行证”,结识了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大家一起把酒话桑麻。张老师借此还劝告我们要用好阅读这张“通行证”,去感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另一层收获。
张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位书友得知张老师在研究山东莱芜的一位著名诗人吴伯箫,于是就把一本吴伯箫先生的签名版书籍寄给了张老师,而张老师在高兴之余,发现了赠言落款中一个人的名字——极苍,于是张老师开始了相关的阅读研究,并最终通过各种阅读资料发现了极苍全名叫靳极苍,曾经和吴伯箫先生在北师大的1925年的预科班是同班同学这个内在的联系,解开了这个“连环套”。但是在研究靳极苍的过程中,经好友的介绍,知道了靳极苍先生的夫人是山东青州人杨秀珍,而杨秀珍曾是齐白石老先生的八大女弟子之首,自此,又打开了一个新的“连环套”。张老师告诉我们,在阅读中,要怀着一种怀疑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去阅读,试着用一个个疑问把一本书读厚,然后经过新的阅读和查阅资料,再把书读薄,并引用吕建先生的话“读书就像破案一样,不断的发现疑问,破解疑问”。

在最后,张老师由阅读是张“通行证”,阅读是座“花果山”,阅读是个“连环套”出发,启发我们可以由此引发出我们自己关于阅读的体会,不如来想想:对你来说,阅读是什么呢?
张老师的分享结束后,书友们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最后,亓凤珍教授也做了精彩的总结和补充,点出了阅读被当作一种功利和炫耀的工具这种现象,并劝告我们要让阅读成为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体会阅读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享受!
再次感谢张期鹏先生的精彩分享,让我们感受了阅读的魅力和乐趣,并有足够的动力打开一本书,开始一段与书结缘、与作者结缘的奇幻旅程!也感谢各位书友的捧场,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