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淼之龙
《给母亲》及其附记
万龙生
母亲,我已经是老翁了
却仍然梦见你
我早就住高楼了
你还住在小屋里
母亲,我已经是老翁了
却仍然看见你
还是当年的模样
是那么端庄美丽
母亲,昨晚看电视
有几位百岁老寿星
就想,怎么没有你
禁不住一阵阵心疼
母亲,我早已是外公了
外孙女却没能叫声你
母亲,我早已是爷爷了
小孙子却没能叫声你
母亲,你现在无论要什么
我都能满足你
母亲,你不会再要什么了
我不能孝敬你
母亲,梦见你真好
梦醒的时候,你却已远离
黑夜里,不见踪迹
母亲,只能梦见你
却留你不住,只留下悲凄
黑夜里,苦苦思忆......

【附记】这首诗无疑是我的代表作。蒋登科教授编选了一部《2018年诗历》,构思很奇妙,就是每日一诗,尽量安排在作者生日那天印出,我的就是这一首。过去一个人的生日被称为“母难日”,我就是希望以这种方式表达我的母亲的感恩之心和怀念之情。谢谢蒋兄让我了此一愿。
2018年10月5日举行的兰庭秋声“三人行”诗歌吟诵会,让我自己提交一组作品用于朗诵,我当然选了这首。后来华龙网对此活动做了全面报道,最后每人选一首作品附后,记者也选的是这首诗呢。
在这个世上,母亲不但是最爱我的人,也是我最亏欠的人。我的散文代表作《“三春晖”颂》长文,也是怀念母亲,歌颂母爱的。许多读者读后都深受感动。
此诗纯粹是直抒胸臆,以情动人,没有什么玄妙之处。一个特殊之处,确实是很难得的角度就是,这样的诗是从一个老翁心里流出来的。
“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句话,而今人们已不陌生,而这些诗行正是一种解读,一种注释,一种警示。
这首诗形式,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非常“自由”,除了押韵,看不出格律的约束。其实,这是一首“多重参差(对称)”的格律体新诗。也就是说,此诗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对称方式。什么是格律体新诗在“三分法”统辖下的“无限可操作性”,此诗可以为证。不妨具体分析一下:一、二节对称;三、四、五节各自节内对称(即一、二行与三、四行对称);六、七节又两两对称。由此可见,格律体新诗绝不能接受有些无知的先生所强加的罪名,是被格律“束缚”了手脚,影响了感情的表达。不!他们不明白,艺术的自由乃是如同歌德所言,在一定的限制内显身手,而绝对不可能有那种毫无节制,“天马行空”式的“自由”!
爱是永恒的主题,此语人们早就耳熟能详。此诗也为这一真理提供了一个雄辩的证据。当然,这“爱”不仅仅的是爱情而已。
万龙生,男,1941年生。重庆诗词学会格体新诗研究院院长。1957年在《星星》诗刊发表处女作,出版了多种诗集、诗论集。曾任江北区文化局局长、重庆日报副刊部主任、《重庆文学》副主编等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重庆艺苑》副主编、“东方诗风”论坛名誉站长、《渝水》诗刊主编等职。在新诗格律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中有独到建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