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
蔡一鸣的诗路历程(三十九)
这一年春天,蔡一鸣在家乡时,又碰到一位长者老朋友谷寅侯。时谷寅侯与陈仲陶去蔡一鸣家拜访他,蔡一鸣十分高兴,作了一首《陈仲陶谷寅侯见访作》的诗,诗中说:“烂漫春如许,高楼睡起迟。客来惊短梦,雨急为催诗。世路干戈满,心情猿鹤知。名山他日约,杯酒共相期。”诗中流露了蔡一鸣见到老友喜悦的心情,老朋友临走,他还盼望“名山他日约,杯酒共相期。”所谓相期,就是互相期望,互相约期聚会,如:相期邈云汉。“猿猴”,这里借指隐逸之士,暗指蔡一鸣自己回家成隐士了。
谷寅侯要到南京,蔡一鸣又写一首诗《叠前韵送寅侯之京》,诗中说:“春至鱼龙化,闲云出岫迟。踏歌送旧雨,把酒赋新诗。离合风云际,忧愁天地知。京华多冠盖,为我话襟期。”诗中,蔡一鸣用“踏歌送旧雨”句,是指他唱着歌送老朋友,“把酒赋新诗”,饮着酒又赋诗送给老友,蔡一鸣的心情是愉快的。诗中所谓的“鱼龙”,是指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闲云”,指悠然飘浮的云。“踏歌”,亦作蹋歌,唐储光羲《蔷薇篇》:“连袂蹋歌从此去,风吹香去逐人归。”所谓“冠盖”,指士宦、贵官,杜甫有诗云:“冠盖满京华”。“襟期”,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
谷寅侯从南京回温州后,又与陈仲陶去拜访蔡一鸣,蔡一鸣又作了一诗《答仲陶寅侯见访》,诗中说:“深居正复感疏慵,忽报堂前止客踪。笔札长安推谷永,江湖豪气识元龙。不期春兴随花发,约略诗情比酒浓。谈笑登楼时极目,隔江山色碧茸茸。”见老友来,蔡一鸣心情大悦,春花烂漫,诗酒浓情,跃然纸上。所谓,“深居”,犹幽居,不跟外界接触,《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深居以避辱。”唐周贺《送僧还南岳》诗:“自说深居后,邻州亦不行。”所谓“笔札”,指书信,文章。“谷永”,是西汉时期的官员,字子云,长安人,才德优异,后举为太常丞。“元龙”,是道教语,犹元阳,是道教对“得道”的别称。“春兴”,唐代大臣武元衡有《春兴》诗,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扬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阳。”诗人家乡緱氏在洛阳附近。
蔡一鸣在短短的几天内,一连为谷寅侯写了三首诗,这在他的诗存中也是少见的,这是为什么呢?谷寅侯到底是个什么人物,让蔡一鸣如此厚待?
原来谷寅侯,是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是温州四中的创始人。谷寅侯(1894~1975)又名旸,1894年11月出生在温州瓯海梧田东垟一个开酱园的富商家庭,私塾启蒙后,考上由英国教会主办的温州艺文学堂。“五四”运动时,谷寅侯参加了由北京返温州的郑振铎等创办的永嘉新会学,并在郑振铎的领导下,在华盖山资福寺出版《新学报》等革命刊物。艺文学堂毕业后,进南京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学化学专业。后父病,辍学返乡,聘为艺文学堂教师。又由梅冷生介绍,参加温州诗词人的“慎社”。1925年5月30日,上海“五卅”惨案发生,艺文学堂学生集会声援,谷寅侯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并倡议自办“瓯海公学”学校,谷寅侯推为校长。1927年北伐军光复温州,不久发生“4·12”反革命政变,谷寅侯被迫辞职,再进金陵大学,翌年大学毕业,谷寅侯再度担任瓯海公学校长。1942年春,谷寅侯第三次出任校长,并将学校改名为“瓯海中学”。 1946年,谷寅侯因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被免职。1948年,谷寅侯临危受命,第四次出任校长,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秋,私立瓯海中学改为公办,更名为温州市第四中学,谷寅侯继任校长。以后谷寅侯当选为省政协委员。长期以来,他孤身一人居住在学校的八角亭中,1975年12月离世,享年81岁。
蔡一鸣所结交的友人,都是爱国的饱学之士,反过来看蔡一鸣的精神世界,也是十分高尚的。
2019.11.23.夜
简介:古梁,原名邬浩良。民间文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