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朋友们,若雨在滨州向您问好。欢迎您来到滨州头条诗茵若雨的空间,若雨很早也想写一篇关于纸刊和现代高科技的文字,始终还是没有写成,看到著名诗人卓尔老师的文字,也写出了我的心声,现在就为大家分享卓尔老师心声文字,请您欣赏:

卓尔泪眼别纸刊
文/卓尔
我大学毕业,上世纪80年代,文学复兴的繁荣,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想象的,一份墨香清清的《小说月报》《诗刊》到手,每次都让心跳加速。就着满头吃文字,一晚上青春交给文学,多美的时光!

信息化让蔡伦老祖的发明离我们渐行渐远。纸媒的周期长,制作成本高,传输慢,携带不便捷,容量空间小,诸多弊端水落石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强势,一个进步的社会必定以高效快捷体现社会价值。随着快餐文化的精良化和高端化,未来五年,一个个打磨得考究静美的文化平台会逐渐占领文化高地。

曾几何时,我一首《母亲》的20行小诗,等了3个月,才在三八妇女节《石家庄日报》刊出,还是我的老领导,忘年交给我推荐的。如今,我在中国顶级诗歌平台《诗歌中国》发表一首60句长诗,不过几秒钟。我在《滨州头条》一首亲情小诗,一天三万多流量。这是一个大海奔涌的时代,纸质刊不过一辆老破船,潮水无法带它远行,它多么可怜。我有十几个文学刊物关系,编辑都是多年好友,还是没有投稿冲动。因为,点了火都不响的炮谁要?
一个贵族沦落到乞丐,卓尔心寒,毕竟是跟随贵族认识世界,走进文学的。

文化的功能在于“以文化之”,文者,文字也;化者,变化,转化,感化也。如果受众连文字都接触不到,不成了光棍作春梦,单相思吗?我为那些执守纸质媒体的老编辑,老作家,老诗人们痛心。挥挥左手,挽歌绝唱,作别西天的云彩;挥挥右手,欢呼雀跃,迎接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最善待才华的时代,是为成才提供最好机遇的时代,也是给才子才女圆梦的时代。我就在《诗歌中国》发了五首诗,主编就约我作编审。我在《滨州头条》快成专栏作家啦,一天不投稿,编辑就会过问。

面对如此机遇,人生就得拼一把,我们不能辜负机遇,不能辜负高科技,不能辜负给我们信任的编辑,平台,网站,不能辜负一个伟大时代。

纸刊,卓尔以泪眼告别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