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寺全称为水帘禅寺,位于桐柏县城西六公里的山峡中。殿堂后面,紧临一座百米峭崖,一弘山泉自崖巅倾泻下来,活像一条 水晶挂帘悬在空中,将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后,称为水濂洞。寺因此为名。

水帘寺位于千里淮河之源桐柏山腹地,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大相国寺并称中原当代四大名寺。水帘寺是中国临济禅宗的重要道场。也是豫南鄂北佛教活动中心。
水帘寺院坐落于桐柏山名胜水濂洞侧,枕翠峰,临壁流,水飞瀑舞于寺右,鸣吟唱于寺左,崇山环绕,洞锁烟霞,殿宇巍峨,圣像庄严。西峡寺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县城仅灌河之隔。公园总面积7.6平方公里,
中国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似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

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各种版本《坛经》十一种。内容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由于历代辗转传抄,因而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详略不同。据流通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其品目为自序、般若、决疑、定慧、妙行、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这一思想与《涅盘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其诱导禅者修禅的实践方法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即于诸境上心不染,无相为体,即于相而离相,以把握诸法的体性;无住为本,即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无所系缚。又主张顿悟说,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万法尽在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同时也强调: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指出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坛经》还发挥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同时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坛经》的思想对禅宗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中国佛教教著作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殿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像高踞莲花座之上,妙相庄严,颔首俯视,令人敬畏。水帘寺,释祖像后壁为《五十三参》彩绘群塑,共有姿态各异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现的是佛经中财童子历经磨难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名师,终于得证佛果的故事。

这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鳌背,手执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她意态潇洒,祥和地接受着善财童子的参拜。释迦牟尼造像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宝殿正梁被白蚁蛀空倒塌里被毁。
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庄凝重,低眉细目,气韶生动,极度具风采。药师殿为重建,殿中供奉药师佛像及日天、月天。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像线刻石。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随着一批珍贵文物古迹。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
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已巳岁闰五月》题记。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也是吴越末年雕造的。

水帘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观音。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
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是被头散发,憨态可鞠。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南面迎门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天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和集庆阁、弥陀殿、龙泵牛亭、中轴线末端为1959年正定城内崇因寺迁来的。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大殿的壁画画风,承袭了中国古代壁画的传统画法,技法娴熟,线条潇洒自如,色彩艳丽,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主次分明,层次井然。
壁画赋色以石绿、朱红为基调,从强烈的对比中取得调和,色彩丰富而和谐。使用的颜料以矿物质为主。这些颜料稳定性好,保存时间长,虽已经历了几百个春夏秋冬,但色彩至今还很鲜艳。壁画还大量使用了沥粉贴金,整个壁画看起来艳而不俗,富丽堂皇,光彩夺目。

墨线描绘物象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点。水帘寺壁画的线条描绘法比较丰富,线的类型比较齐全,应用得当。在继承唐宋线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作者从描绘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巧妙地运用线条的节奏、错落、虚实、刚柔、粗细、展蹙等排列组合的变化,把人物描绘得异常生动,给人以有灵魂、有生命呼之欲出之感。物象的内容和质感也表现得很好。壁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古代美术史和传统绘画艺术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古代壁画遗存中的宝贵珍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帘寺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
据调查,现有脊椎动物33目76科326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如金钱豹、金雕、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麝、白冠长尾雉、大鲵、穿山甲、青羊、红翅凤头鹃等33种。
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据《白云宗谱》记载,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川徵山宗林寺长老、法传临济四十一世端德和尚,朝五台归,路过桐柏山麓,睹云林峰峦,遂小住此山,并收徒传法,开坛布教。至1949年前,寺院业已荒废。1949年後,又有僧人在此结茅居耕,至文革时期僧人离散,千年古刹湮设於枯木败草之中。
1983年起,水帘寺在传虚、印恭、妙侠法师的主持下,开始了大规模重建修复工作。自1983年至1993年间,水帘寺先後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楼、毗庐殿、天王殿、山门、僧房楼、功德堂、观音禅林、罗汉堂、竹林精舍、华藏图书馆、佛教宾馆、素餐馆和各类房舍共一百八十间,建塔园一处,石拱桥五座,石栏杆三百多米,石踏步九百多阶。扩坡围墙二千多立方米,拦河坝一座,护河提八百多立方米。 走进寺庙殿内供奉有各类佛菩萨像一百二十八尊,大型木刻金刚经十二面,泰国大小铜佛五尊,大钟一口重一.二吨,大鼓一面直径一.三米,宝鼎一幢高三.六米,各类法物法器二百多件,立各类石碑十六通,珍藏《频伽藏》部,香港佛教青年协会赠送日本版《大正藏》二部,经书二万馀册。台湾观音寺住持如俭法师赔玉佛一尊、台湾翠玉念珠一串、上品大红祖衣一件。至此俨然一座百宝庄严的梵宇佛刹巍然落成。1993年10月28日,水帘寺举办了佛像开光、迎奉藏经及方丈升座法会,全国19个省市的佛教四众弟子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港、澳、台地区的佛教团体代表出席法会,盛况空前。水帘寺附近有水帘洞,自古以来便是游人汇聚、避璁消夏的理想胜地。水帘洞距地高约二十馀米,同内有泥塑猕猴一尊,猴身上人泉水流出,酒在石钵中叮当有声。洞口被山顶倾泄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沿石壁有阶绨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璁仍凉气袭人,沁人心脾。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水帘禅寺位于桐柏县城西六公里的山峡中。殿堂后面,紧临一座百米峭崖,一弘山泉自崖巅倾泻下来,活像一条水晶挂帘悬在空中,将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后,称为水帘洞。寺因此为名。

寺院所建年代无考。据碑文记载,宋元佑三年1088年明嘉靖27年1548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均有重修。千百年来该寺时遇兵燹匪患,几经兴衰、石塔六座,石拱桥五座,拦河坝一座,俨然一座百宝庄严的梵宇佛刹巍然重辉。
水帘寺原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列于第四十一位的桐柏山道教胜地的组成部分。始建于宋元佑三年1088以前, 明万历二十七年,清乾隆、嘉庆年间,都进行过修建。原有山门一间,中殿、后殿各三间,另有陪房十间。直到1956年房舍毁坏无遗,道人活动终断。建造山门5间,大殿5间及厢房等房舍共16间;另在北面盖有大僚、招待室、僧舍等15间,自此,正式改为佛寺。

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园内群峰竞秀,林木西峡寺山国家森林公园葱郁,花香鸟语,溪流潺潺。主要景点有中国最早佛教圣地之一的燃灯寺,金末大诗人元好问的半山亭及洼尊石瞻亭等。登临峰巅,县城秀色尽收眼底。园内珍稀动物园、植物园正在加紧筹建。寺山国家森林公园交通便利312国道、宁西铁路绕园而过,宾馆等服务设施齐全,欢迎四海宾朋到此参观旅游和进行合作开发。主要景点有中国最早佛教圣地之一的然灯寺,现住僧尼12名,由省佛协常务理事传虚、妙空任主持。桐柏佛教协会也设于此。这里遂代替了云台寺的地位,成为桐柏山佛教活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