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谧的山村
文/杨开华
回到久别的山村,显得是那么的宁静。静得来不敢相信这就是我土生土长的根。
一路走来,山青水秀,云雾缭绕。林中的鸟儿欢歌笑语,松鼠在松枝阔叶间跳跃,溪流静静地流淌。村头村尾偶见几缕炊烟。田间地头杂草丛生,藤蔓绕林。人去楼空,犁耙高挂,镰锄生锈,废弃的屋檐长满野草,再也看不到昔日春播秋收的繁忙景象。村里的人们都到哪儿去了?
顺着一条向密林深处延伸的村道,一步一驻足地东眺西望,寻觅着有人烟的院落……
穿过松林坡,下到张家岩,走进杜家大院。几户人家关门闭锁,地坝边那只小黄狗见到生人,跑前跑后叫个不停。
沟那边斜石坡上冒出一个人影,带着嘶哑的声音喊到:是哪个?到屋坐嘛!我就回来……

我坐在长满青苔的石硬上,一边拿着手机拍照,一边等着主人的到来。不一会儿,主人家背着一背篼红苕藤,从茅草坡一摇一晃地向我走来。我赶紧起身去接应。
走近一看,这不是杜大娘吗!唉哟呢!杜大娘啊!您好哦,我是隔壁的张二娃呀。这么多年不见,您老人家还是那么健康硬扎!这么大年纪了,该享福啰!还在坡上做活路,您儿孙们呢?快歇下来我给您背。莫也,我背得动。是哪股风把你吹回来了!“狗东西",你出去都几十年了,还没忘这条路哦?快到屋坐,我去跟你烧开水……
杜大娘拉着我的手,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说:二娃呀,看着你长大的,一去就是几十年,上六十没有?你看我这把老骨头,今年都望九十边边啰,阎王爷又不收,儿孙们都出去打工了;这不,我和小的那个孙留在屋头看屋,今天上学去了,说是今年过年回来接他去琛圳读书。到时我这老太婆就没人要啰!快别那样说,杜大娘你坐。要是我爸妈还在世的话和您的年龄差不多,可他们二老过早地离开我们,辛苦一辈子也没享到福……
杜大娘,这村里还有哪些人在家呢?我看梅家塆和王家院子都冷冷清清的,院坝头都长草了喂!
二娃呀,莫说哟!这些年变化大呀,你出去得早,不晓得。集体生产的时候你还在家噻,大家都窝在这山沟沟头,脸朝黄土背朝天,靠工分挣钱,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连肚儿都亏不圆,年年闹粮荒饿饭。后来包产到户,种庄稼就不一样了,自家的,不偷懒,精耕细作,总算把温饱解决了。
再后来,说是改革开放,读书考学的出去了没得几个回来的,当兵的出去也少有回来的,你不就是吗?搞养殖业做生意的挣到钱钱就把房子修到街上去了,有的还在城头买的房子呢。没文化的,做生意没门道的就走南闯北外出打工挣劳力钱。
2019.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