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作者:于公谨(中国)
本期编辑:都市头条海外编辑部
于公谨:辽宁省瓦房店市,爱好文学,喜欢用笔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下了很多的剧本如《基因的记忆》等,还有很多篇散文,投过许多稿件。做喜欢做的事,写喜欢写的诗。
散文随笔
两个老师的差距
文/于公谨
和同学(文)交谈的时候,无意中说起了另外一个叫做章的同学。我说,听说章当老师了。文说,很多年了。我说,风评怎么样?文说,不知道,没有问的;大约是不错的,因为他这个人是很不错的。我说,未必;很多时候,都是年轻的时候,一腔热血;而过了一段时间,就会改变;再过几年,就会觉得身不由己;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开始沉沦,和他曾经看不起的老师一样,变得有些不堪。文说,这倒是;只是有几个老师不受外面的影响?
我说,没有吗?还是你没有见到?还是你看过了,只是没有说出来?文说,我看过了,也承认,有,只是太少了;很多老师是负责任,也仅仅只是负责任,并没有过多的考虑着学生;而有些老师则是当做了职业,上班就工作,下班就休息;而也有老师,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了敛财的工具;也有的老师,把自己的职业,当做了阶梯,向上爬的阶梯;他们想要知道每一个家长是做什么的;最后的结果是,总是想要和有能力的家长凑近乎。
很多时候,都是学生毕业了,看到以前的老师,都是不言语,就像是没有看到一样,或者是仇视。因为这些老师做的太过分;也有老师,让很多学生尊重;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尊重,最起码是让大多数学生尊重,这个老师就是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好老师;相反,让学生都感觉到鄙视,或者是感觉到耻辱的老师,结果是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文说,有这样的老师吗?我说,没有吗?还是你忘记了?并没有反对老师什么,只是觉得老师有些事情不应该做,最起码不应该让自己的学生感觉到是耻辱,而且是鄙视;这是一个人的尊严。
曾经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班级的田老师,总是想要拍某一个学生家长的马屁,总是照顾着那个学生。问题是,照顾长了,就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直到这个学生惹祸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田老师批评了这个学生;晚上,又去这个学生的家,进行安抚;却被那个学生的父亲,劈头盖脸的一段训斥。这个老师,她的结果是什么?只能是让学生鄙视,而不是尊重。如果让学生尊重,最起码是对每一个人应该差不多,而不是这样的。很多学生毕业,对田老师都是充满了仇恨;即使是有权势,被田老师拍马屁的人,也从来就没有想要看过田老师。
同样的学校,都是同行,另外一个老师做法,就让人尊重了。不说费姓老师的具体做法,就说过了几十年,他教过的学生说起费老师,都是一脸的尊重。我记得,几年前,和他的一个学生交谈的时候,当时费老师已经退休了,只是散步而已;这个学生看到了,连忙把我扔下,和他打着招呼,就像是小学生一样,让我看到感觉到好笑。我问起这个学生,这个学生说,这样的老师很少的,值得我一辈子尊重;读书的时候,我很调皮,他打过我,我还是很感激;可以说,费老师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不是看到谁家长有权就进行趋炎附势的;那些有权势的家长,都是很尊重他,从来就没有对他说什么别的不是;甚至有的孩子也是挨过费老师的打,也没有记仇,反而到现在,他们还是尊重他。
费老师和田老师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也是两个不同的人,这个差距有些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