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之旅
——读阿依古丽诗集《花园》有感
各位老师,各位诗友,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参加阿依古丽老师的诗歌创作交流研讨会。感谢文老师、洪亮老师的信任和邀请!也感谢阿依古丽老师为我们平顶山文学沙龙读书会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我与阿依古丽老师原本不认识,但我被这个美丽的名字深深吸引了。
拿到《花园》这本诗集,我想到了自己的花园,所以我回到了乡下,乡下有我亲手侍弄的花园。虽然此时已是秋天,但楼上楼下,角角落落,依然生机勃勃,鲜花点点。紫薇还没有退场,月季依然在怒放,菊花已绽开笑靥,桂花散发着芳香,吉祥果挤在枝头,像极了一堆一堆的红珍珠。我准备在自家的花园里,阅读享受阿依古丽老师的《花园》。
这一天,天还没有大亮,窗外的各种鸟鸣就已经此起彼伏,加上隔壁院子里,悠长嘹亮的鹅的高歌,懒觉显然是睡不成了。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床头柜上的诗集《花园》。我挽起头发,简单洗漱,尽量让自己慵懒一些,随意一些。
昨夜的露珠,还睡在各种叶子上,轻风掠过,竹叶婆娑,花瓣摇落。一丛一丛的绿植潮湿而静默。我斜倚在露台的秋千上,在花香鸟鸣中,翻开了这本制作精巧的诗集——《花园》。
很多诗人出诗集,对于用什么做诗集的书名都要费一番心思,而书名大多是诗集里某一首诗的题目。所以我也有一个习惯,就是拿到一本诗集后,先到目录里去寻找和书名一样的那首诗,因为它在诗人心中,往往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果然,书名“花园”,也是一首诗的题目,这是一首占据了整整37个页码的长诗。我便从这首题为“花园”的长诗,开始了阿依古丽的《花园》之旅。
我用了三天时间,阅读了整本诗集。这是阿依古丽老师的精神花园,每一页都充满诗情画意。这是她用情感,用诗意,甚至是用生命,用血泪,为自己建造的一座花园。花园里有四季,有河流,有山峰,有鸟鸣,有数不清的植物花草,有无尽的爱意。徜徉在这样一个迷人的花园里,仿佛和诗人一起流浪,一起吟诗,一起痛苦,一起欢悦,一起迷惘,也一起思考……和她一起,在娓娓的叙说中,跋山涉水,从新疆,到中原,又到江南,跟随着她的脚步,倾听着她的呢喃,寻找着她的人生轨迹,体验着她灵魂的孤独、内心的坚韧和生命的力量。
我想,阿依古丽老师的阅读里一定有大量的外国诗人,因为我在她的文字里看到了好多外国诗人的影子:茨维塔耶娃,普希金,阿赫玛托娃,米沃什……她和他们一样,大胆地追求爱,寻找爱,用饱满的激情讴歌爱,把爱当成信念,甚至信仰。
我不会写评论,更没有强大高深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只能谈一谈我对阿依古丽老师诗歌的一些理解和感受,有误解的地方,还望阿依古丽老师,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诗友海涵,并批评指导。
说说诗人的爱
在这本诗集里,诗人使用率最高的两个词就是“我”和“你”,诗人在“我”和“你”之间架起了爱的桥梁,系上了爱的红丝带,设置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相信,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诗人站在自身的角度,在用心和世界对话,和万物对话。她深深爱着这个世界,又对这个世界充满疑虑和担忧。所以,诗人的爱,有时像飞蛾扑火,有时又望而却步。在诗人的情感里,有火,也有冰;有痛,也有怨,唯独没有恨!她的心柔软,温润,善良,坚韧,她渴望着爱,寻找着爱,呼唤着爱,迷信着爱。她像一个播撒爱的使者,爱着宇宙万物,并对它们充满期待和感恩。
所以,她说:上帝啊/你要赐我牲畜,我必放牧/你要赐我良田,我必耕耘/你要赐我子嗣,我必让他们成为/数不清的星辰/在我的空城中长大/如果你赐我一无所有/我必是一场东风/把一世的空吹到/大海奔腾不息的远方。
如此的虔诚,如此的博大,如此的豪迈,如此的无我!虔诚到空,博大到空,豪迈到空,无我到空。这,是一种境界!
而诗中的“你”,则是不确定的,也许是爱人,也许是自己,也许是虚拟的一个影子,也许是一个孩子,一个老人,一个朋友,一个陌生人,或许只是一只鸟,一朵花,一颗苹果树……诗人毫不吝啬地爱着他们。正是因为她爱了,正是因为她爱得真挚,爱得热烈,所以她害怕,她怀疑。这种害怕和怀疑是人内心深处也就是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我爱你了你爱我吗?我付出了能有回报吗?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发出诘问:“你是谁?你做什么工作?家中有谁?”、“我怎么称呼你?”、“你等了我多久?”、“你离开我多久了?”、“你为什么不打招呼就闯入我?”、“哪里是你?哪里有你?”“我爱谁?又被谁爱?”等等。她用诸如此类的提问表达着自己的爱,也抑制着自己的爱,坦荡而又内敛,恣意而又理性。她用这些问而不答的方式寻找着人生的答案,就像她诗中写的:“活着就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在这种提问和寻找中,她成就了自己,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创作。
1、诗人的爱大胆,真挚,热烈,坦率,有时甚至是直白的。比如,在她的诗里很多这样的句子:
想你了
这个寒冷的冬天
总会想起你
抱一抱你
吻一吻你
然后叫一声宝贝
……
(《身体里的风景》节选)
想着你的时候
就越来越想
我身旁的古运河水
也热起来
一个人的夜晚
我打开家中所有的灯
为你照亮
回家的路
(《醒来的天堂》节选)
这些热烈的诗句,发自肺腑,不娇柔,不晦涩,直来直去,不管是写给爱人的,还是写给孩子的,或是写给家人的,都饱含着深深的关爱,都让人感觉到温暖和感动。
2、诗人的爱是有形的,可视,可听,可触摸。她把抽象的爱,寄情与物,托物言情,把思念化成各种美妙的事物,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比如:
她在《早安,孩子》中写道:
我捧着这些
寄给你的问候
就像捧着一个
装满了阳光的海洋
捧着绿树枝上脆亮的鸟鸣
(节选)
她在《思念是一座桃花山》中写道:
每天看到的你都不一样
你是白鹭,是知更鸟,是布谷
你是白玫瑰,是红牡丹,是仙人掌
你是芦苇荡,是绿草坪,是无边旷野
还是我每天走过的那片红枫林
祖国的高山秀水如果都是你
我就会用今天找回来的画笔
再画一个你我的世界
(节选)
她在《苦涩的真》写道:
你是一曲咏叹调,一个热烈的音符
是一本书中的段落,或一首诗
你是风的蓝色衣裳,是岩下听雨的青蛙
你是凌晨冰释的冻雨
你是闪电,远方,一个故事中的台词
是比甜蜜还要甜的情网
(节选)
这些有形、有色、有声音的爱,这些可视、可听、可触摸的情,化作诗行,不仅仅给读者带来美感,带来感动,还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和向往。
3、 有时候,诗人的爱也充满无奈、苦涩和苍凉,读来让人心酸不已,同时还为她执着的爱感到不公。
比如,她在《谈谈爱情》里说:
六年不长
让皱纹爬满地心
六年不短
足以使如水冰心化为顽石
轻抚这块命运的石头
看到她再也不会绽放的笑脸
埋没在时光之海的深渊
面对苍生万物
我只想问一问
与你结下的是缘还是冰霜
埋在心中的
是爱还是忧伤
又比如,她在《时光号外》中写道:
你啊你,在时光的树洞里
松鼠一样突然跳出
多像报上那个书生
一截民国的老树桩
绊了我一个趔趄
我脱口而出的句子
像一只幼稚的小鹿在报纸上奔跑
其实,理解爱情比登天还难
就像此刻你离开故事回到现实
柴米油盐的生活又重新回来
你的命,跑不过生活
这就是爱情
诗人的爱是流动的,有时候像涓涓细流,有时候又像岩浆喷涌;诗人的爱是有温度的,有时候像夏日炎炎,有时候又跌入寒冷的冰谷。诗人的表达也随着情感,有时候轻声呢喃,有时候大声呐喊;有时候欢呼雀跃,有时候无奈而忧伤。
诗人有爱,也有痛
博尔赫斯说,“时间就是构成我的东西,时间是将我冲走的河流,但我就是这条河流,嚼碎我的是一只老虎,但我就是这只老虎,将我烧掉的是一把火,而我就是这把火。”对于写作者而言,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时间的磨砺,来源于亲身经历过的苦难。他们时时被生活咀嚼,但同时,也在咀嚼生活。我曾经亲耳听到过一个老师说,写诗要有痛感,疼痛才能出好诗。诗人正是利用诗歌艺术,通过对大自然的感知或者依赖,通过对世界万物微妙的情感,来医治心灵的创痛。
记得刚开始学习写诗的时候,一个老师总是叮咛,要抓细节抓细节。他说:“细节与细节之间,不仅构成时间关联,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构成逻辑关联。”
毫无疑问,阿依古丽老师是敏感的,也是敏锐的。她用细腻的笔触,用透明的玻璃心,揭示并感知着和大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在她的诗中,许多地方都隐藏着疼痛。
她在《母亲,母亲》中写道:
那么多的梦蜂拥而来
在更黑的黑夜
成为千山万水
疼痛已是习惯
撕开星辰一样的日子和光
躲在后面
站成死亡的姿态
在黑暗的渊薮
一点点寻觅苦难的方向
……
也许深渊太深
只是一个拥抱
也只能在精血耗尽
名字刻上彼此的墓碑
她在《安魂曲》中写道:
无以复加的疼痛
让满满的幸福跌落在
这个最沧桑的夏季
再也不敢想,幸福有多长
命有多短
这些疼痛,都能准确地击中读者的内心,产生同样振幅的痛感。
发现与思考
阿依古丽是一个敏锐的诗人。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是去蔽存真的活动。而这种“去蔽”,是通过对物的存在的“揭示”体现的。一个好的诗人,不是世界上有什么才写什么,而是诗人写什么读者才看见什么,这就是“发现”。阿依古丽在《诗与诗人》中说:“诗,一直在那里,等待那个发现它的人/那个人,人们称作诗人”。阿依古丽就是这个善于发现的诗人,这种发现,主要取决于诗人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然而,带有哲思意味的发现,很有可能会失却审美意味。阿依古丽却能在发现以后,从审美的角度进入诗,然后一边思考一边呈现,继而引起读者的思考。比如她在《我》中写道:“那个隐秘的、熟悉的、痛苦的镜子中/有没有另一个危险的镜子?//我正是潜伏在婴儿大脑中的时间/在镜子中唱出的/已经被删除的部分”。既像把具象的“我”变成抽象的“我”,又像把抽象的“我”变成具象的“我”。既诠释了“我”,有具备了诗歌的审美感。同时,读过之后,会进入惯性的思考,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定义。
阿依古丽诗一个洒脱的诗人。这也许和她的经历有关,她用诗歌完成了对自己的拯救,用旅行完善了跌宕多难的人生。她不仅是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者,也是一个长风当歌、入酒为诗的奇女子。穿过人生的风暴,她坚信鲜花就在不远处等着自己。她在长诗《花园》中写道:“各自养出的天年/让后人去说/我们只要看一看一路上的花朵/裸露的繁华转头是空/不久就会被/另一个春天接纳”。洒脱、乐观、通透、坚韧的形象犹在眼前。
阿依古丽是一个正义的有担当的诗人。她说:“不敢说真话是诗人的耻辱,不能说真话是时代的耻辱。”时代背景下的诗人,必须关注现实、直面问题、承担责任,既要理直气壮地讴歌真善美,又敢旗帜鲜明地鞭挞假恶丑。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首诗是《重复的面孔》。这首诗一改作者感性化的抒情色彩,而呈现出一种强硬的语言质地、理性而思辨,有角度、有气势,有见地。
重复的面孔
历史总是重复着同一张面孔
道士在审判着那个畏罪的道士
荒唐的历史结果都是一样
不辩则明的真理谈何真理
野蛮从来都不是民主、自由的逻辑
对人对大地的权利蚂蚁们最有发言权
有人说:“诗歌是由激情、爱与梦幻汇成的河流。”在阿依古丽的诗里,有激情,有爱,有梦幻,她用这些构筑着自己诗歌的城堡,建造着自己诗歌的花园。读完她的《花园》,我感叹,我的花园太小了!我的花园只在方寸间,而她的花园,是江山,是祖国,是天空和大地,是宇宙万物! 所以,我想用阿依古丽老师长诗《花园》的最后一节,也就是第33节做我发言的结尾:
“大自然的花园开放了
门口的青草一片翠绿
一棵扁桃树正在鲜花怒放”
春天又掀起一河绿波浪
让我们回到他们中间
像他们一样
捧着诗歌唤回来的世界
我们可以相爱
也可以独立在他们之上
让我们用诗歌给大地
穿上最高贵的衣服
最后,祝阿依古丽老师,青春永驻,诗意长存!祝在座各位老师和诗友幸福安康,创作丰收!
谢谢大家!
2019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