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司令热爱国防的足迹
作者:饶远兴
人有各人的特色,也有各人的传奇,学有千种万样,研有各人的精华。而在今天精以研究《孙子兵法》的人可能不多,原深圳市警备区司令员崔晓汉对这门应该是“占领了制高点”,他也不是边境上的哨兵,而是前沿阵地单刀赴战的司令。
人生一世,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了几十年,到了六十退休后,谁都心里要轻松快乐,在家带人喝茶,谈天说地,看书学习,或到外面沐浴阳光雨露,享受海纳百川风景,两脚运动爬山,手舞足滔缎练。花开各人看,花香各人闻,水晶眼镜各人合意戴。我的好司令崔晓汉退休几年来,除了在深圳福田中路市民中心一间办公室内慧眼圆融《孙子兵法》的苦心研究外,就经常喝令苍山,坚韧不拨像猎人一样满山兴趣地旋转,在他住家附近的山坡路上天天留下他一串串热爱人生国仗,善待生命快乐的温暖足迹。他那每一步都是他年老的满腔激情和勇气。他的足迹有春风的烂漫,有夏清的轻盈,有秋果的芳香,有冬暖的温馨。一年四季都有翡翠透明灿烂的经典。他今天老而弥坚的足迹来源于军中,点缀追忆着橄榄绿的美丽,他今天的足迹让他自己也让我们战友们都会浮想联翩,无比感动,情涌滔滔地带入到他的戎马生涯,这个“足迹”仿佛成为一座夜空中灿烂的“灯塔”,它不仅在我的心中清澈明亮,而且也在炮一师以上的军史上迸放无限的光芒。
真的勇士,真的英雄,真有联想,刻骨铭心,踏石留印,记有“足迹闪回”,蓦然亮在我心灵。那是1978年的6月,粤北山区的盛夏蚊虫较多,他所在的我27团团部驻扎在新江鱼翅地方的山腰下。此时我在团招待所与《战士报社》编辑李杞华,郑穗华,师宣传科何锦胜写完《九连学习毛著经常化》的长篇通讯后我便变了小鸟飞到崔林新闻干事那团部半山上的宿舍聊天,偷得写作一空间,我又有幸也见了崔司令。崔司令身材高大,眉清目秀,血气方刚,至今也仍像一个帅哥。他为人热情开朗,性情和蔼,谈笑风生,他逢人都送以虚寒问暖一番鼓励,他遇见战友都乐于血脉亲情,让人熏陶非常亲密,有军人不离枪的心心相连美感,这也是他高贵品质中的心里甜蜜之花。四十年前时我们的部队是画像非常尴尬非常艰苦的。洗澡就在营区门口,一人一个桶对着一个水龙头,等装满一桶水才紧张地哗啦一声响过,一年360天洗冷水,天天训练后再多汗水再脏兮兮的衣服鞋袜也必自洗干净。崔司令虽当参谋也和官兵们一样,面朝石坎背朝天,装满一桶水,举起这桶水从头醉入“高山流水情”,有时月亮也悄悄地恋爱我的眼睛让我看到崔司令许多同战士一样的艰苦情景。就洗个澡有时不没有水,如遇天下大雨水管上的都是浑浊之水,有时还得跑很远的小溪去洗一个澡,这对我们天天训练的干部战士常常增加烦恼。崔司令作为从北京干部家庭入伍亳无花花公子气味,每天的吃住摸爬滚打不折不扣地与大伙一块,完全体现了他的意志坚强,一颗红心热爱部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纪律好信念。他扮演的英雄角色活像一块金子不怕火炼,不怕汗流夾背的训练场,不怕硝烟烽火的洗炼,那里有什么他就发出光芒,那里有危险他就摆出幽默的美味佳肴。在27团他自己刻苦训练军事素质,并十分细心手把手地教出一批批能打胜仗的战友们,因而他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在自卫还击的战场上,他深入虎穴,指挥炮火,突然轰轰隆隆炸塌了敌人许多固守阵地山洞,带领部队攻击到越军高平省府,取得了全面胜利。他荣立战功后离开了27团来到广州,阳江市,深圳市担任警备区司令后仍然保持部队那股劲轻伤不下火线,终日废寝忘食地奋斗在自己的特殊岗位上,节假日也很少休息,积极地保护好市区人民的生命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出入平安,经常组织巡逻,设点布控,对敢于来破坏国家利益的坏人狠狠地奋勇打击,对假军牌车冒充军人的违法行为坚决从严处理,认真维护地方安全,维护警备区性质职能,有力地发挥警备区的伟大作用。他多次受到军级省级以上的上级组织部门的好评表彰。他当司令几十年如一日,对待官兵亲如兄弟,毫不掩失地把自己甜蜜的心一一送到战友们的心坎上,让所有战友们对崔司令敬之感动不已。崔司令满怀崇高的爱国之情,通过自卫还击作战,认真总结这场战争中的各项经验,结合《孙子兵法》的以古为镜,加于兴替,充满对战争的清醒认识,在战争中实践战争加深研究。并对毛泽东的军事知识连并贯通于一体,寻览《孙子兵法》中的内在妙理。为了对国民加强对战争认识在智慧科技上的知识精华,他组织人力物力潜心研讨,征求意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总结出许多丰富经验,近几年来连续挥毫泼墨地写出具有特性较高价值观的理论革新,战法创新,经验创新,战场看新,战斗启新,实战实用和如何避虚就实,迅速精准,完美结战等通鉴的《兵者天地》系列专著发行全国和海内外。这些书都是崔司令不怕灯窗斓夜之苦的生命结晶,作品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对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国情国防教育抵制外来侵略都具有高超的见解,恩泽擦亮着人们的眼睛。
崔司令所走过的光辉足迹是有力学的箭步足迹,是有英雄将军豪气的足迹,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幸福的足迹!
面迎晨风清气,我在一旁欣慰着崔司令一步步散步,一步步爬山向远处延伸的脚印,这脚印,与其说印在山路上,倒不如烙在我的心坎上!我将永远要敬重他的脚印,直至把他的“脚印”化作最美的一座国防桥梁。
《写于2019年11月20日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