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作协都市头条
整理:姚威 在武功山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了很多革命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淡忘了武功山苏维埃革命斗争的十年。不论走多远,不能忘记过去走过的路,让我们回到那革命的岁月里,去找寻红军地下交通站。
故事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初,那时的武功山地区是苏区,属于苏维埃湘赣省管辖范围。当时沈子村和堎头村是一个村子,建立了沈子乡苏维埃政权。国民党派出了大批部队对我湘赣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疯狂“围剿”,在九龙山腰堎头的冷水庵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叫李辉明。冷水庵在靠山的最近端,比较隐蔽。李辉明的三儿子李夏古,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出生的。1927年李夏古与同村的冯榜立等一起到安福钱山纸棚造纸谋生,接触到了莲花党组织陈竟进、贺必如等共产党员,他们经常出入连安萍边界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中共地下组织。经过党组织观察考验,李夏古于1930年(庚午,由于以前以天干地支纪年,所以时间准确)10月26日秘密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地下党员。成为地下党员后,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是送信(情报),公开身份是造纸工人。李夏古交通员接到任务后,就往返于安福、堎头、上埠、山口岩、宣风等地下交通站传递情报,堎头冷水庵家中也是秘密的红军地下交通站。

那一年地下党员李夏古在安福钱山乡长念头村买了一间旧房,武功山游击分队长彭寿生,来到长念头李夏古房中,住了一晚。第二天,到村里去秘密侦查敌情的时候,被保安团当作“共匪”嫌疑犯抓起来了,明天就要杀头。老百姓看到后,跑来告诉正在造纸的李夏古:“昨天住你家那个人,被保安团抓起来了,明天就要杀头”。李夏古听闻后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赶到保安团营救彭寿生。由于与保安团的人熟悉,李夏古为彭寿生作保,当时李夏古对保安团的熟人说:“他叫彭寿生,是我的同乡,家住大安里小江边,我在他家学过篾匠。他是过来这边找我,想谋个事做,挣点钱养家”,“他就是个作田的农民,不是“共匪”,我可以作证,我担保”。通过李夏古的疏通,保安团将彭寿生放了。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80多年,李夏古老人曾经和他的侄子李根生说起过这段地下工作的故事。后来,江苏军区副司令员彭寿生同志得知李夏古老人已经去世,写了一封感谢信,寄给李夏古的侄子李根生,并赠送革命回忆录著作一起寄给李根生。由于当时通信和交通的落后,深山里的李根生,没有收到信和书。书信都被别人拿走了,后来当时拿走书信的人家与李根生家因为嫁娶成为了亲戚。说出了书信的事,彭司令书中记载了李夏古的情况,但书信都已经找不到了。

原市交通局领导看望李根生
因为调查武功山游击战的历史,我在网上搜集了彭司令的著作《高山上的火苗》。听闻李根生老人讲起这件事,我回家后马上查证,在第29页记载了1935年,安福钱山李夏古为红军买盐,被敌人抓住了,幸亏全村人民群众作保,才免一死。同时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南方三年游击战—湘赣边游击区》书中也找到游击队员彭勃回忆录中记载了李夏古为红军买盐的事。由于当时敌人对游击队实行经济封锁,食盐是管制物资,为红军买盐作为“通匪”、“济匪”罪是要杀头的。正是李夏古等地下党员,为游击队筹措食盐等物资,让游击队度过了最艰苦的三年,1938年2月游击队在莲花县陇上由陈毅整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一营,由刘培善、段焕竟带领奔赴江苏茅山前线,抗击日军。
李夏古老人与李根生谈起过,有铜鼓籍的红军姓曾,在游击战期间住在冷水庵的家里,家中有风箱,铸铁炉,曾姓红军擅长修理枪械,游击队的枪支损坏了,就送到曾红军这里修理,少的时候有十几名红军,多的时候有几十名红军驻扎家中。后来被国军发现了,便将他家一把火烧毁了。在老棚里发生过战斗,国军用水机关(机关枪用水冷却,俗称水机关)关扫射红军。

李夏古侄孙李明坚
在段焕竟将军的《岁月悠悠战友情》《武功儿女翻江海——我和李珊的战斗生涯》″中记载了省委找到了由九龙山山洞医院伤员、枪械修理所红军、萍乡新安区的武工队组成宜萍游击队,与原独立三团的游击人员合编为湘赣游击队第三大队,郭猛任政委,彭寿生为武功山分队长,在武功山一带神出鬼没地打游击。。
红军主力长征后,湘赣省委书记谭余保带领的湘赣游击队,面对敌人残酷“追剿”经常转移。绝大多数党组织被破坏掉了,李夏古同志也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便到安福钱山做蔑匠去了,直到解放后,才告诉李根生,参加地下党,营救彭司令、传递情报等事情。
李夏古同志,十分艰苦朴素,一旦逢年过节,家里大鱼大肉,他就不乐意了,看不得铺张浪费。时常告诫侄子李根生,不要享受,要劳动,不要忘记以前的苦日子,要感党恩! 不能向彭司令员和政府提要求!

李夏古侄子李根生老夫妇
1982年底,李夏古预感到快要去见马克思了,便嘱咐侄儿李根生:“我回安福去,死到安福那边,少做很多酒席,如果死在堎头,亲戚朋友多,大操大办,很是铺张浪费!”于是便到安福那边过年。1983年正月初五日未时,李夏古同志与世长辞,享年87,安葬在安福县何家。
地下党员李夏古同志,不畏危险为红军买盐、传递情报、营救同志、不求功名利禄、艰苦朴素、不图享受、施恩不望报的高尚革命情操,值得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学习与践行!

姚威,男,汉族,1982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现任萍乡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
——★广而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