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韵自高
文/卓尔
不是少年轻狂
一片丹心就是初心
血蘸秋风
写一首千秋豪放
——摘自《诗歌中国》昨晚发表的卓尔诗《志在四野》。
《诗歌中国》是中国诗坛的一片绿洲,净土,圣地,收稿不看名气,只重质量,一个作者一天只选一首,一天发稿量不过二三十首。多少诗友屡屡碰壁,诗歌网内群里也是怨声载道。卓尔连续三天,三投三中,昨晚10:20投稿,10:22发表,审稿不过两分钟。
艺术,技巧是一方面,内容、主题、中心是诗歌创作的重中之重,非命题创作,选择权在作者手里,自己说了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两句诗就赚足了成千上万红学迷的眼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十个字让千年之后的读者陪杜甫感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旅游86岁的临终遗嘱,质朴无华,却作为一种精神坐标耸立在中华文化星空。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诗友们,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用这些文字去“显微”“透视”一下我们的诗句,小资情调,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显得多么狭仄,卑微,可怜。卓尔学了50年文学,讲了35年语文,写了35年诗词,每一首写出来先问问自己的良心,然后放到前辈大师的透视镜里进行自我检测,对得起自己灵魂不?对的起你敬仰的诗和诗代表的精神不?

我们可以有自己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它需要融入社会,融入人民,融入自己所属的民族。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如果不放到南宋特殊的历史背景,蒋捷的两句时光悲叹充其量是个“绝妙好辞”,联系到国将不国,流离失所的作者,那红色绿色,俨然成了“以乐景衬哀情,更增哀情”的悲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如果没有幽州台的背景,没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视野,一颗报国无门之心,壮志难酬的痛苦有谁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为谓我何求?看似喃喃自语,但是看到的庄稼满目青青,茁壮成长,而自己青春一去,一事无成,自命不凡被时间打伤,《诗经》这个忧伤的过客不就是你吗?不就是我吗,不就是千年之后的他或她吗?
家国情怀永远是最动人的吟唱,看看这三天卓尔发表的文章,《滨州头条》连续发的《伏羲,伏羲》《祈福香港》,《太行文学》发的《我是时代的宠儿》《我不如一粒柿子》《长城》,《今日头号》发的《诗歌散文的分水岭》《卓尔谈静美》,《诗词吾爱》平台发表的《江姐》《海上,我看见帝国主义》,《诗歌中国》发的《被囚禁的纺织娘》《赤壁的感恩》《志在四野》。所有文字都在“家国情怀”主题上。风花雪月也会吟,缠绵悱恻也能唱,宋词读了半辈子,不也是信手拈来好句子吗?但是,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风云激荡,洪钟铿锵,几十年磨练的文笔为什么只给自己捧场?
一说家国情怀有人就说高大上,不是的,关心猪肉价格就是关心人民,关注香港局势,就是关心祖国,赞美女排精神就是给民族助力,做一个勤奋的人,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一粒水也能折射太阳,诗歌就是那粒水,一捧月光也能照亮寒窗,诗句就是一捧月光;一声鸟鸣也能奏鸣春天,一篇文章为春天歌唱。
还是读卓尔的诗吧《志在四野》!

附《志在四野》
文/卓尔
男儿志在四野
装得下雄书万卷,装
得天苍苍
也装得五湖三江
天庭信步
当器宇轩昂
手执北斗约来吴刚
桂花酒不足饮
还有瑶池湛湛,银河汤汤
赏嫦娥凌波微步
探悟空太空行藏
邂逅墨子讨教非攻之术
太平洋对岸
正有大国嚣张
小熊系那个
大名鼎鼎的北极星
带十分虔诚去拜访
他坚守的坐标千古不移
坚守的信念
让磁针和一个民族
有了准确方向
站在南海椰林
最西端葱岭,最东端的黑瞎子岛
或者大漠孤烟的无人区
荒野的小黄车
或自驾的高速
只需与你明眸对视
永远不会迷茫
我是中国的儿子
志在四野
上天入海听你号令
南疆北疆没商量
笔走龙蛇
剑啸长空
哪管何处是沙场
不是少年轻狂
一片丹心就是初心
血蘸秋风
写一首千秋豪放
卓尔 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