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氏易经新解 80 旅卦 下
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
千江隔断万山阻
客迁徙途薄冰履
莫怪丰年无廪存
惨冽霜花今难语

生命如履,顷顷刻刻都在进行着时空转移,生命如花,每次花开花谢就是一趟生命旅程。包括生命现象在内的宇宙大千现象来去如风,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道,就是宇宙本质!江心荡月冷无声,孤舟泊渡夜书灯。人在旅途风寒中,枯荣失得悟为空。道是什么?道非实体,悟空则悟道,悟道则知一切生命现象皆在旅途行色之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也空空,去也空空。来也茕茕,去也茕茕。旅者,行也,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看似繁杂无序的宇宙现象,其实都遵循着阴阳动态平衡之律。

旅,本为出门离家颠沛在外之义。孔子五十三岁那年本为鲁国大司寇,负责本国最高司法工作。但因鲁公政治昏庸,大权旁落三桓大夫手中,此之环境令孔子难以实现其“仁义天下”的政治抱负,无奈孔子自卜一卦,结果占得旅卦,孔子会领天意,便带着几名贴身弟子周游列国,走向推销儒家仁政思想之途,然而十几年竟一无所获,人曰子之“知其不可而为之”,风雨半世后,孔子风烛残年回到鲁国,人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子晚年以教学修道为主,留下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座右铭,从此,修道明理成为中国文人的第一要务。

旅卦。旅101100,火山旅,离上艮下。旅:“小亨。旅贞吉”。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旅卦,山上有火,其势非久,但能为远行坐标,为旅!旅者,失其本居,而往他方求寄短暂之所,所以旅,象征旅行之义。人生在外,方遇艰难。旅只有六二、九三得位,而六五、六二两个中爻又同性相互排斥,可见旅之艰苦程度在六十四卦中尤甚。但六二居中且正,六五“柔得中乎外”,故旅途小有亨通,谨小慎微,坚持贞正,就会旅途吉祥!

初六爻辞: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初六,处旅之始,阴居阳位,上应九四,地位卑下,身份下贱,又在旅途之中,猥猥琐琐,吝啬小气,就会招来灾怨,即使九四支持,也难以成事,此为人在旅途之中,财穷志短之象。初六之旅,旅途事琐人鄙,这是自己招来的灾咎。
六二爻辞: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六二,居中守正,不应六五,但承九三,承阳有实,艮在八卦为少男,故得童仆资财。若卜得此卦此爻,旅途虽艰,最终无忧!六二之旅,旅途中投身客栈,带着财产,得到童仆,一切贞祥。
九三爻辞: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九三,阳居阳位,敌应上九,又得九四打压,九三本身又刚亢躁动,上临离火,故有旅途之中“房次”被焚,童仆丧失,坚守贞正,依然危险。九三之旅,旅途中客栈被烧,童仆丧失,坚守正道以防危险。
九四爻辞: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九四,阳居阴位,下应初六,虽然得到“初六”资助,但人在旅途中,风雨兼程,即使财富宽阔,因上有“六五”昏主压抑,下有九三刚强争上,所以心情依然不畅。九四之旅,旅行中暂时栖休,得到锋利的斧子,心中依然不愉快。
六五爻辞: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六五,本卦之主,不应六二,但处离之中,具有“柔和文明”之德,虽然旅途有损失,“射雉一矢亡”,最终以盛誉成就事业。六五之旅,射中野鸡,丢失一只箭,最终获得荣誉和爵位。
上九爻辞: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上九,阳居旅终,敌应九三,下又凌乘六五之主,寓意在旅途结束时,刚强傲慢,众人皆怒,带来凶险。犹如鸟巢被焚,丧牛于界,人无所归!最后由大笑变成号啕大哭!上九之旅,鸟巢被烧,旅行者先放声欢笑,然后号啕大哭,牛在边界丢失,有凶险。

生命在于运动!旅与行相连即为旅行,旅行就是生命的运动。旅是时空的转移,生命的迁徙,是动物世界为谋求更好生存方式而进行的时空运动。《序卦传》曰:“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其实人生就是一次宇宙三维空间的缘起旅行,我们来自哪里,又往哪里去?这是世界宗教、哲学、科学共同关注的话题!在三维空间之外的其它世界到底是个什么状态,我们无从实践亲观,只能从神话、宗教以及死而复生者中得到点点滴滴的答案。空间维度也许就是根据“量子密度”的大小而划分的,根据阴阳理论,以水作喻,阴性越大,密度越大,水气与冰霜就有天壤之别,所以密度越大,阴气越重!由之所谓的阴间、阳间其实就是太极的两面。人在旅途,即由阳到阴的这段旅程,也许就是半阴半阳的人间!宗教修行的目标就是放下“阴性”的物质,追求“阳性”的精神高度,升华自我!旅卦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君子从中得到启示,为官当慎重用刑,尽量不关监狱。旅途之中以“迁”为本,而非以“囚”为本,囚就是迁的对立面,大千世界冥冥之中,天道仿佛安排具有规律性东西来为人类指导方向,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是人类社会的现象形式,而是规律使然。
2019.11.20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