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漯河的“老虎头”
文/侯守功
最近,老虎滩游园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不少人在园内的老虎塑像前摄影留念。我听到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询问:‘老虎头’,在哪里呀?”
这时,我脑海里闪现出许多有关“老虎头”的往事。
60 多年前,站在源汇寨大北门的河堤上向东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沙河下游约 1000米处,即现在泰山路桥与老大桥之间,有个四面环水的沙土岗,它像一只昂首仰望、四肢伏地的老虎,人们称它为“老虎头”。
“老虎头”是怎样形成的呢?民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
大禹在这里治水时曾遇到一个兴风作浪的水妖,就与其展开了一场搏斗。这妖怪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战有几十回合,大禹渐渐招架不住。这时,一只猛虎从天而降,卧在大禹脚旁,示意他骑到自己的背上。老虎驼着大禹腾空而起,吼声如雷,水妖大败而逃。老虎落地后,大禹抚着它的说:“真乃神虎也!”这
时飞来两只金色水鸭,大禹对老虎说:“你卧在金鸭上,洪水也淹不住你,你就在这里镇妖吧!”转眼间,老虎就化作沙河中的一座沙丘,开始庇护着这里的安宁 。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老虎的崇敬。民间把“神虎”化作的沙丘称为“老虎头”,反映了劳动人民驱邪避灾,追求祥和平安的愿望。
从前 “老虎头”究竟有多高,没人测量过,老漯河人代代流传:不管河水涨多大,从来淹不住“老虎头”,河水涨,它也涨,洪水后,老虎头模祥的沙丘仍然浮现在人们眼前 。 据天桥街办事处万庄村的一些老年村民回忆,过去经常听老一辈说,站在老虎头,可以看到万大庙。万大庙建于明代,坐落在该村村北的沙河南堤外,两地距离一公里多,能够相望。可见老虎头”之高。

民间还传说,由于“老虎头” 下面的水妖作怪,附近经常淹死人。这种说法虽然带有迷信色彩, 但老漯河河人都知道,以前人们夏季下河游泳都不敢涉足此地,只有水性好,进行比赛时才以先游到“老虎头”者为胜。来往船只行到此处更是特别小心。据说,明清时期曾有商船撞到“老虎头”上沉没。
随着时光流失,老虎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975年8月上旬那场特大洪水终于把“老虎头”淹没了,从此河中那个沙岗逐渐变低,河南河北两岸都变成了沙滩,有时从南岸到“老虎头”水深仅及膝盖。 记得有年夏季于旱少雨,下河的人络绎不绝。听说有人在河里发现了古币,人们便纷纷下问寻宝,有人确实摸出来不少“嘉靖通宝”、“乾隆通宝” 等明请时期的铜钱,还有一些陶瓷碎片、船钉等物。这说明民间流传历史上的沉船事件并非虚言。
如今,过去的 “老虎头”已被新建的老虎滩游园所取代,变成了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园内新塑的一尊老虎像昂首挺立,象征着昔日“老虎头” 的威严,为漯河水文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都市头条热诚欢迎大家投稿,体裁、题材均不限,诗词、散文、小说、新闻、评论、随笔、书法、美术等作品都行。但不得含有违法违规内容,不得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也欢迎商家刊发广告和进行商务合作。欲投稿或发广告等请加微信:mfw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