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春主生发,而“风”为此季之“主气”。风为阳邪,易袭阳位,而头面部又为诸阳之所聚,中医常采取“以内养外”的治疗方法,内以“疏散风邪”,外用局部护理调理身体,预防过敏性皮肤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人体摄入维生素的数量和品种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多种皮肤病的发生。春季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有效预防一些过敏性皮肤病。
维生素A缺乏
会引起皮脂腺和汗腺萎缩,出现鸡皮疙瘩样的毛囊丘疹,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指甲也会因变脆而变形。如果有上述症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胡萝卜、萝卜、韭菜、青椒、莴苣叶、香蕉、柑橘、玉米、 红薯和动物肝脏等都可以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A。
维生素B6
能促进皮肤光滑润泽,缺乏时常引起皮肤发红、油脂和皮屑增多等脂溢性皮炎的改变。一些豆类食品、米糠、和五谷杂粮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
维生素C缺乏
时常发生“糙皮病”。维生素C在人体内不能合成,也不易贮存,故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绿叶蔬菜、西红柿、大枣、柑橘、菜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
另外,要禁食剌激性食物,限制多脂肪、多糖饮食,忌酒类和海鲜类食物。如果是比较容易过敏的皮肤,最好不要吃“感光食物”,如柠檬、芹菜、香菜、白萝卜等。中医养生,远离癌症
关于“癌症”早在我国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就已经有所记载,文中详细记载了癌症的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其中中医学提倡“未病养生,防病于先”的思想,正符合癌症重在预防的观念。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防治原则。
从中医视角了解癌症高危因素
中医对癌症的辨证分型多达数百种,具有气郁、痰湿、气虚证型的人,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患癌的风险增高。中医学认为正气虚是癌症主要的致病因素,气虚证型人群:长期饮食营养不均衡,情志喜怒无常、久病、劳累之后,引起五脏的等功能损伤,体内气的化生不足,不能推动血液运行,从而使机体抵抗力减低,导致外邪入侵。其次,痰湿证型人群也很多见,多见于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的人们,具有好饮酒,喜食乳酪、生冷饮料、油炸及腌制食品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的人,这些都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从而使痰湿凝结在体内,久而久之形成肿块。还有气郁证型人群:经常熬夜,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这些不良的情绪和生活习惯会导致人们长期的情志不畅、气机郁滞,从而增加患癌的风险。中医养生促健康,远离癌症
中医学认为,癌症的预防可以从情志、养生、饮食三个方面来抓:首先人们应根据四时养生的原则,顺应大自然的发生发展,保持良好的情志,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其次可以运用运动养生的疗法如简易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促进血脉流通、气机调畅。饮食上应根据体质、节气、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对于痰湿证型的人群,建议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散结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扁豆、红小豆等,忌吃肥甘厚味、油炸、腌制食品等,并限制酒的摄入,以照顾保护好脾胃化生气血的功能。
癌症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让我们一起注重中医养生原则,保持好心情,合理饮食,运动起来,远离癌症,维护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