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傍晚,微风伴着丝丝凉意轻轻吹过,让人略感寒冷。深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清涧县曹家沟村正徜徉在一片安静祥和的氛围中。村民们也悠然地享受着劳作一天后的喜悦。和往常一样,陕北矿业柠条塔公司的扶贫第一书记刘文龙和工作队队长高小明也在忙碌地整理着一天的工作……。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两人细思极恐!
紧急出动
“喂,您是驻村干部吗,我妈妈陈丽萍在家吐血了,情况比较危急,我现在刚从西安出发往回赶,一时半会到不了家,您帮我把老人先送到医院好吗?”急促的电话声打断了刘文龙和高小明二人的工作思路。
“你别着急,我们这就去你家了解情况,有我们在,您就放心好了”。挂了电话,第一书记刘文龙赶忙叫上队长高小明:“高队,赶紧去开车,有紧急状况,详细情况咱边走边说吧。”挂断电话,刘书记立即通知村长杨井平,火速朝着陈丽萍家赶去。
原来,村里的老党员陈丽萍从当天中午起突然出现间歇性咳血症状,由于儿女都在外,陈丽萍和丈夫杨东海二人不愿让子女为他们担心就没有告诉其他人,只是在村卫生室做了简单处理。直到晚饭过后咳血愈发严重,整个口鼻都是血,同时伴有心慌气短恶心和浑身无力瘫软等不适症状,老两口这才发现情况的严重性,于是给远在西安的儿子打了电话,那头接到电话的儿子心急如焚,第一时间想到了村里的驻村干部,这才打通了第一书记刘文龙的电话。
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赶到了陈丽萍家,众人小心翼翼的将已近半昏迷的陈丽萍搀扶到车上,与家属沟通商量后,一行人直奔绥德县的榆林市二康医院。而此刻,已是夜幕低沉。
与时间赛跑
“杨村长,赶紧与榆林二康医院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病人情况”、“高队,集中精力开车,必须保证病人的安全”“阿姨坚持住,很快就到医院啦!”、“你母亲已经在赶往医院的路上,请放心。”一路上,第一书记刘文龙一边极力安抚老人和家属的情绪,一边忙着协调医院的事。
从清涧县的曹家沟村到绥德县的榆林二康医院,虽然只有短短的40多公里路程,但因为一直没有通高速公路,所以只能沿着S204省道蜿蜒前行。夜幕下,负责驾驶汽车的驻村工作队队长高小明死死盯着前方,双手紧握方向盘,一心想着赶紧赶到医院。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急行军”,汽车稳稳的停在了榆林市二康医院的门口,大家为老人挂了急诊,经各项检查并办理了住院手续,此时家住榆阳区的亲属也相继赶到,慌乱中家属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是连声向驻村工作队道谢。在给家属交代了详细情况后,看着陈丽萍老人安全地住进病房,刘书记一行三人心里悬着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刘文龙看看手表,此时已是凌晨两点钟。
刘文龙回忆说,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当天夜里,他就同村长杨井平、队长高小明三人连夜开车返回了村里。
老党员的感人故事
关于被救老人陈丽萍的故事,其实,驻村第一书记刘文龙和队长高小明在之前的入户走访时,就已经有所了解。按照陕北地区的算法,陈丽萍老人今年虚岁70,是村里少有的老党员。老人虽然年龄不算高,但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使她略显苍老。

据陈丽萍老人讲,她育有两儿两女,两个儿子为了谋生,都在西安开出租车,逢年过节会偶尔回来一趟。大女儿、二女儿,均已成家,大女儿嫁到了榆林,在家务农,二女儿在榆林新华保险公司上班。言语间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一点都看不出是一位不识字的农村老龄妇女。
老人说,她年轻时连任过23年的村妇女主任,直到1994年才卸任。那时候她年轻,干劲足,带领村里的妇女们修水库、拦水坝,大搞农业基础建设。“当时只记得毛主席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回忆起当年的奋斗史,老人语言坚定有力。
40多年过去了,陈丽萍老人当年修过的水坝现在依然在,但因干旱已无水,用作村民种植农作物。至于老人腿部受伤留下残疾,那是在1966年的时候为响应国家植树造林号召,在一次劳动的过程中不小心掉入水窖(过去农村为抗旱打的旱井)造成左腿大腿至胯骨部位骨折,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经过简单绑扎处理后继续劳动,后来留下了后遗症,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虽然如此,但老人说,她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和老伴相依为命,在山地上种了12亩谷子,养了一头牛和2只羊,自己基本上可以维持生计。
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陈丽萍老人被抢救的事情大概过了一个星期,一天,村长和她的家人来到村委会,径直走向了工作队的办公室。“刘书记,有个事情要跟你拉(说)一下,刚才陈丽萍的家人找到我,说要拿出500块钱答谢你们,以表谢意,我劝说这是我们村干部应该做的,但他们却非要跟我一起来。”杨井平村长首先开口对刘文龙书记说。

“住进医院的第二天,我老伴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说是劳累过度造成肺部血管破裂,幸亏送来的及时,不然有可能会危及生命,这些钱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陈丽萍的丈夫杨东海说着从兜里掏出了500块钱。
“这个事是我们应该做的,怎么能收你们的钱?紧急关头你们能想到村委会,想到我们驻村工作队,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老人家安然无恙,我们心里也高兴,这些钱你们还是给陈阿姨买点药和营养品吧。”面对家人的感激之情,驻村第一书记刘文龙乐呵呵的说。
谁是最美的人
截止报道之日,被救老人陈丽萍仍然在康复中,但病情有了很大好转。第一书记刘文龙和队长高小明两人像往常一样,继续在曹家沟村勤勤恳恳地开展着他们的精准扶贫工作,有时候也会抽空去看望老人。
现在想来,那天,对于驻村干部刘文龙和高小明来说,是漫长的一天,也是惊险的一天,更是成功完成帮扶任务的一天。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用心、用情、用力的帮扶干部,让村民的感恩之声、祝福之音、动情之歌更加绵长久远……。
精准扶贫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还有无数像刘文龙和高小明一样的干部奋战在最艰苦的农村,村里缺水、缺电,他们带头想办法;村里老人生病住院,他们义无反顾承担起接送任务;村里孩子上学难,他们主动请缨自掏腰包赞助;村里缺乏经济来源,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找寻符合村里实际的创业之路。一切困难,在他们那里都变成了重大课题,不彻底解决,绝不收手。
都说奋斗的人生最美,其实,奋战在艰苦一线的人们何尝又不是最美的人?曹家沟,一个陕北地区普普通通的小山村,通过近几年的扶贫工作,村容村貌大变样、村风村气得到了很大改善,老人们在闲暇之余也有了可以散散步的文化广场,年轻人们跟着扶贫干部搞起了小米饴糖产业项目。扶贫先扶志,更要暖人心。短短的几年时间,村民们脱贫致富有了信心,迈步小康社会有了盼头,一切都在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发展。
“扶贫工作虽然有时候很辛苦,但想想我们与村民一块度过的点点滴滴,心里就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该公司前几任驻村干部每次被提及驻村帮扶的事,都会说到同样一句话。
陕北矿业柠条塔:任治雄、徐峰
电话:0912-801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