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狮方醒 74
------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文/三木秉凤

社会主义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华文明今天已经在中原大地上热情拥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文明的土壤中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新生事物的萌芽其实非常艰难。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也是三种文明激烈碰撞的三十年!我们曾经全力以赴地“割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属巴,也曾经全力以赴地横扫中华文明中包含的“牛鬼蛇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发生了一件世界著名的对文化进行革命的事件,这就是中国对文化实施的大 革命。这一事件不仅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历史,也记载于中共党史之中。在文化自信与文化复兴的今天,这段文化革命历史留给后人的只有深刻的教训,它虽然没有像秦朝的“焚书坑儒”或者明清时代的“文字狱”一样影响到一个完整朝代,但它产生的影响将永恒地载入中国史册。
关于为什么会在人民公社“共产风”最盛的年代发生这一“极左”文化政治事件,中外专家各有所论,不管这一事件是源于政治洗盘还是路线斗争,它折射出的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已经超过了事件本身。但这一事件的最后结果就是导致了中国的“路线变向”,中国在“文革”之后由“理想社会主义”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各项事业腾飞,也许不必再用重墨浓彩来描述这一事件的得失功过,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沧桑历程之中,十年文革确实难以一笔带过,若此,我们就从事件的最初原委写起…
文化大革命并不是孤立发生的独特政治或文化事件,虽说大家公认的文化革命事件发生在公元1966年至1976年十年之间,其实文化大革命的序幕从早在1959年已经拉开了。
新中国最初前十年发展,从1949年建国到1959年庐山会议已经达十年时间,苏式理想社会主义的诸多诟病已经出现,特别是虚夸风非常盛行。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不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大家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当时北京副市长、著名历史学家 吴晗同志就连续写过关于“论海瑞”的相关文章,以歌颂海瑞的品德,为百姓着想,并敢于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见,海瑞精神作为正面思想开始产生积极影响,吴晗的文章也得到了文化界一片赞扬之声,有人评价吴晗“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做到了历史研究的古今作用”,评价吴晗“是一位将历史研究和参加现实斗争结合起来的史学家”。当时,正是庐山会议前后,由于中国正处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运动时期,中央许多元老级人物如张闻天、彭德怀都在这次会议上对社会浮夸、经济片面、思想极左冒进等提出尖锐批评,而且批评的矛头直接对向毛泽东。党内发生意见和分歧,本来也符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毛泽东却将党内矛盾其引向了阶级斗争,发动了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吴晗的文章此时出现,寓意深长,给社会留下了很广阔的想像空间。其后,吴晗又将《海瑞罢官》改编为历史题材的剧本。
1962年,江青提出要批判《海瑞罢官》。毛泽东也提出将“阶级斗争”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纲领”,要求“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并付诸实施。中央的左派与右派的路线斗争通过庐山会议之后有逐渐表面化的趋势。
1965年初,江青秘密来到上海,经过长时间准备于该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上刊出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捕风捉影地将《海瑞罢官》中的平冤狱之举与彭德怀等人的“翻案风”联系起来。
1966年4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重要报刊纷纷发表有关文章,非常尖锐而且无情地揭露《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称《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这样,全国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就带上了浓郁的政治色彩。很快,文艺界、史学界、哲学界、文化思想界等掀起了批判《海瑞罢官》的一波波热潮,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也成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文化 大 革命的一个导火索”。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