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不倒 青海常青
青海省玉树县地震周年祭
文/郑金财
百姓连
玉树倒了。
公元二0一0年四月十四日七时四十九分,
七点一级的大地震,
将中国版图上的青海省玉树县
沦为一片废墟。
玉树不倒。
五分钟内,
县武警消防中队首批救援小分队
从操场开赴现场;
十分钟后,
县武装部民兵应急分队达救援现场,
为建国以来,历经的三次大地震
献上了“兵贵神速”的赞礼。
胡锦涛提前回国,
温家宝速抵玉树,
回良玉亲临现场,
陆海空三军将士,
武警消防官兵,
医疗队,志愿者迅速在结古镇结集——
中央财政紧急下拨救灾资金2亿,
中国地震局将应急响应从二级提到一级,
民政部把应急响应从四级升为一级。
下情上达便捷,
上令下传及时。
没有头衔的修饰,
只有简洁的标题;
不见贵贱的差别,
只重严酷的现实。
这是新闻的描写,
这是媒体的露批,
这是爱的篇章,
这是慈的诗句,
这是仁的映射,
这是善的合集,
这是忠的示范,
这是义的壮举。
这是龙人的血在奔涌,
这是华民的脉在博动。
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呈光速传递——
青海不轻,
深受重击。
受灾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
遇难2183人,
失踪84人,
受伤12135人,
重伤1434人,
倒塌房屋数以万记,
物质和精神损失难以统计——
严重的震灾给“青海的双腿”灌了铅,
残酷的现实为“玉树的双翅”浇了锡,
恶劣的环境将“结古的双眼”蒙上了云翳——
新家园,会有的。
新校园,会有的。
总书记的板书,
给灾区学校的复课带来了生机。
共和国主席的题字,
为“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作出了诠释。
只要有一线生机,
就要作出百倍的努力。
国务院总理“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的讲话,
恰似高音巨响,
在玉树的上空激荡,鸣迪。
勿庸多作罗列,
不需再加堆砌,
再华丽的词藻,
在凝聚了上下五千年的民族精神面前,
都显得苍白,空虚。
最优美得文字,
在历经了九十年风雨的共产党人面前,
都显得颓废无力。
昆仑珠穆起舞,
长江黄河扬波。
请让数字作证:
青海接受捐赠5.47亿,
两场晚会募捐逾30亿;
请让事实说话:
震区学校4月底复课。
五年以后,
将有一个崭新的玉树嶧立。
春风巧度玉门关,
春雨妙滋大青山。
既行春风,又得春雨。
让“爱人如己,
从我作起”作为本篇的点睛之笔;
让“玉树不倒,青海常青”
作为献给十一届四中全会最隆厚的献礼。
郑金财,男,现龄55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企业工程管理经济师,水利工程管理高级技师。曾在中省市县镇媒体网络平台发表作品。有十多篇作品收入大型文献专集,并获写作大赛,征文二、三等奖。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