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粉
新蔡县思源实验学校 高东升
立冬一过,小麦都种完了,红薯也被拉回了家,家家户户差不多都种点红薯,为了能吃上比较纯正的红薯粉和粉条,我家可是种红薯大户,我爸妈种了五六亩红薯,因为红薯高产,又一直挺贵,红薯粉和粉条也很受亲戚朋友喜欢,去年五亩红薯打粉下粉条卖了两万多,粉条没多久都卖完了,后来有朋友打电话要买一点,也没有如他们所愿,今年爸妈不怕劳累又种了五六亩。
知道家里那么多红薯,爸妈每天与红薯为舞,所以一到周末我就回老家帮爸妈干活,今天刚到家,看到一堆刚洗干净的红薯,爸说一会打粉。
打粉机是用四轮车带的,在四轮车的最前面坐着打粉机,看样子,构造和玉米脱粒机差不多,外面是一个绿色的大铁斗,里面是一个转轴,上面是像锋利牙齿一样的梳子,斗子旁边是一根长长的木棍,固定地比较牢固。
我妈负责向桶里捡红薯,我负责从地上大盆里把打碎的红薯铲到左边的池子里,我爸负责打红薯,马上就开始了,只见我爸摇机子,我妈拉减压,随着我爸均匀有力的十几下的摇动下,四轮车发出“噗呲噗呲”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就是轰鸣了,我爸在四轮旁边放个凳子,他迅速地站在斗子上,右手扶着车子旁边的木棍,直到现在才知道这个木棍的作用,左手掂着一桶洗净的红薯,看他站在高高的斗子上,肯定不恐高,要是我可不行,他左手特别有力气,一直掂着一桶红薯,脚穿一双水鞋,用力地向下踩着红薯,好让打好的红薯向下运动,最后接着再倒,不停地重复着,一扶(木棍)二掂(红薯)三倒(红薯)四踩(红薯),红薯不断地被倒进去,下面不停地吐出来打碎的红薯。我妈在旁边不停地往桶里扔红薯,一拾满我就提给我爸,换我爸倒完后的空桶,再递给妈,在其中空闲的瞬间,我铲着粉碎的红薯扔到左边的池子里,我是一铲(打碎的红薯)二提(我妈拾满一桶的红薯)三递(把盛满红薯的桶递给我爸)四拿(把空桶从爸爸手里拿给我妈)。
我们三个人各自干好自己的工作,我妈腿疼只能坐在小凳子上拾红薯,我干的就比较多,看到哪里活紧急就扑向哪里,一会帮我妈拾红薯,一会递红薯,一会铲碎红薯,真可谓:马不停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小池里面从开始什么都没有到现在一铁掀一铁掀增加着,十几分钟已经打了半池子,在我们不停地忙碌下,差不多快一个小时了,我们已经打了满满一池打碎的红薯。
马上就结束了,我爸把车子关着,三个人都累得筋疲力尽,同时我也佩服二老的身体是那么好,第一次参与打粉,虽然有点累,但是感觉劳动才是最光荣的,有空我还要多回来帮爸妈干活,不光光是打粉这种活,也尽尽我的孝心。
【作者简介】高东升,字端,号明辉,男,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栎城乡栎城村人,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新蔡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新蔡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汝南,河南大学,周口师院学习,曾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获得驻马店市骨干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我的父亲》、《母亲》、《栎城烧饼》、《任芝铭故居》、《晨会》、《扶贫路上》在《天中晚报》和《都市头条》发表。他,阳光,有活力,热爱运动,喜欢跑步,轮滑,游泳,钓鱼,酷爱写作,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能记录下来写成随笔,语言通俗,来自于生活,或许能激起你小时候的美好回忆,现已完成随笔第一卷,第二卷,以后会有第三卷,第四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