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简介
张振之,网名香路幽远,中学高级教师,县作家协会理事,太一文学院签约作家。喜欢闲时涂鸦,八小时以内,学儒家,脚踏实地,孜孜矻矻;八小时以外,学道家,仰望星空,滋养心灵。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微信平台。
神农山的“强盗”和奇树
文│香路幽远
那次去花果山,第一次听到导游将猴子说成“强盗”:抢游客的东西吃,抢游客的手机玩。于是我们一路上戒备森严,高度警惕,想必那些猴子一定成群结队,一定比美猴王孙悟空的喽啰们更难对付,然而到了水帘洞也没见几只猴子,虚惊一场。
而这次来沁阳神农山却有太大不同。
下了车,在连绵山脉的背景下,是一片诺大的广场,景区主体建筑横亘在眼前,壮观大气。天空的一群白鸽,上下翻飞,盘旋往复,给神农山增添了几分灵动几分神秘。
景区门前立着的猴子画像,惟妙惟俏。山上有猴子再正常不过了,我并不以为意。
乘小交通抵达神农文化广场,只见神农像拔地而起,头生巨角,手捧谷穗,庄重严肃而又慈祥和善,传说炎帝神农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而得名神农山。
走过山门,又乘小交通至景区的精华所在。这里山势陡峭,游人只能沿着钢铁架的台阶上去,行至猕猴苑,广播里传来导游甜美的声音:神农山上有3000多只十分珍贵的太行猕猴,不要乱喂东西,不要提透明塑料袋……。
没走几步便看见两只猴子端坐在路边石上,大眼睛,双眼皮,猴脸红彤彤,看上去温文尔雅,再往上走,猴子一群一群的,而且不怕生,似乎把人类当做了自己的朋友:或跳跃到人们面前,搔首弄姿;或与人们配合拍照,憨态可掬;或跟在人们后面大摇大摆,抓耳挠腮;或与游客深情对视,默默无声。有的猴子像是一家子,老少不同,大小各异,猴儿子在猴爸猴妈怀里撒娇,猴哥背着猴弟;有的猴子像是处对象,卿卿我我,形影不离;还有的猴子喜欢交友,呼朋引伴,不亦乐乎。
出了猕猴苑,拾级而上,走过能预报天气的风雨石和半山腰的桃花亭,想必上了很多台阶应该没猴子了,便拿出来吃的。这时,保洁员提醒我,“别被猴子抢去,以防抓伤。”我下意识地看看周围,路边的小草似乎在对我示意,绝壁上的小花似乎在向我招手,丛林深处传来嗷呜的猴叫声,真是“空山不见候,但闻猴语响”。我将信将疑,只管拿出苹果边吃边走,当行至台阶拐弯处时,突然发现有只大猴子正蹲坐在栏杆外专心致志地扒拉着猴毛,似乎在逮虱子,似乎放进嘴里吃了,似乎津津有味,我不由想起阿Q和王胡比赛捉虱子的情节,看谁捉的多看谁咬得响。不远处,还有只猴子不知从哪捡来一个酸奶盒子,用力地撕开来舔,舔了撕,撕了舔,如获美味佳肴,都没有注意到我手中的吃物。
我又上了几处台阶,看到有几个男游客竟在那儿大吃大喝,竟有一只猴子蹲坐旁边对着一桌食物眼巴巴地垂涎欲滴,谁说猴子是“强盗”?看人家多乖,像一只温顺的看家狗。时间长了,几位食客也吃得不好意思,给猴子扔去一块儿鸡肉,猴子却无动于衷,猴子不是杂食动物吗?难道不吃嗟来之食乎?怪哉!这时食客扔去一西红柿,猴子捧着大快朵颐一番,吃完不肯离去,食客又掷一西红柿,猴子又很快吃完,这次大概心满意足了,于是四肢着地,像是叩头谢恩,之后扬长而去。
中午至山顶一天门,两千多道台阶终被我征服!饭毕,穿过中天门、南天门(三重天门较泰山早154年),终于到达海拔一千多米的紫金顶,紫金顶上面建有神农坛和千年古庙——太极殿、玉皇殿、龙祖庙。太极殿为祭祀道教鼻祖老子而建,琉璃瓦覆顶,蚂蚱头斗拱,四角升起,给人遗世独立之感。神农坛又名祭天坛,是我国唯一建在高山之巅的祭天坛,是炎帝神农设坛祭天的地方。在这样庄严肃穆之地,古树名木——白皮松格外引人注目.
白皮松,又称白松、白鹤松、龙鳞松,因树干布满不规则的浅褐灰色或灰白色鳞状块斑,酷似龙鳞,故名龙鳞松。它是亚洲唯一的三针松,也是我国的珍稀树种,目前除此之外仅发现东北长白山上生有。石碑上写道,景区分布的白皮松有16000余棵,树龄上千年的有500余棵。这些白皮松树冠庞大,白色的虬枝屈曲蜿蜒,苍劲有力,于岩缝中旁逸斜出,在峭壁上搏击风雨,在悬崖上傲视苍穹,姿态各异,令人惊叹。有一棵古老的白皮松有3800年树龄,被称为“长寿松”。还有三棵长在悬崖上的古老白松被命名为结义松,真是古有桃园三结义,今有神农三结义,树犹人也。
后至龙脊长城又见帝王松和挥别松。帝王松的树龄长达3900年,是景区最古老的一棵白松,望去颇有几分雄壮威武的帝王之气,故名帝王松。所谓龙脊长城,也称白松岭,是说从紫金顶北望,有一道峻拔山脊,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绵延20余里,其石灰岩山底又像人工筑砌的长城一样,被地质专家形象地称为龙脊长城。顺其而行,在一米宽的护栏道上,沿台阶上下下,左突右拐,山势陡峭,步步留心,两边是刀劈斧削的险峰峻岭、深不可测的幽谷险壑和白松垂挂的悬崖绝壁。然而一路走来,胜景无限,身前一景,身后一景,左边一景,右边一景,一步一景,一石一景,一松一景,令人感慨,不历险揽胜,怎能体会“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
由龙脊长城下山,仍然是一道道数不清的台阶,偶尔也会看到不折的朽木,甚奇,还有歪长到台阶路上的树木,可供游人倚坐于上休憩,亦甚奇,我也贪坐片刻,享受一番,颇有情趣。
下至缆车处,我望见神农故道已无石阶,平坦易走 ,便舍缆车,欣然前行,一路上,秋色无限,心爽气清,健步如飞。至尽头,竟是来时的登山台阶,我心窃喜,想必下山肯定轻松,谁知体力慢慢不支,脚步蹒跚,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登神农山上山不易下山更难,我有点后悔没坐缆车。同行的游客情况更差,腿不会打弯了,需同伴架着胳膊下台阶,他们慢慢落到人群的后面。
凡事贵在坚持,我终于又到了猕猴苑,太阳已经落山,此时人少猴多,那些猴子若无其事地在人行道上溜达,有位游客说:“如果是晚上,该多害怕啊!”
有一家人抱着小孩儿匆匆走来,后面跟了一大群猴子,广播的提醒使他们警觉到:手里提着的塑料袋引诱了猴子,于是他们赶忙把塑料袋放进背包里,之后,猴子渐渐散去,行人都加快了脚步,我的疲劳感也渐渐远去。
到了车上,我想,如果给猴子举办个文明奖,神农山的猕猴,应当之无愧吧!有一位老者没上山顶,问山顶有啥?于是我把拍的白皮松图片发到微信群里,大家欣赏着交流着,回想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