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读箕山
文/刘大虎
那天,天公不作美,微雨轻洒,薄雾缭绕。一路上,车轮飞旋,思绪如雨纷飞。名山大川都是一本书,等着人们阅读。箕山,是一本什么书,该以什么样的面容迎接我的到来?内事不决搜谷歌,外事不明问百度。临行前,上网搜索有关箕山的简介,心中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箕山山脉属秦岭东部山地系统的一支。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登封市、伊川等县市之间,从伊川县东南部汝阳县东北部自西向东蜿蜒,经登封、汝州、郏县,至禹州市西部和南部著名的大鸿寨、三峰山、柏山后,消失在茫茫的颖川平原。我们所要拜访的箕山,位于登封市白坪境内。山脚下,一座现代化大型矿山——郑煤集团白坪煤业有限公司,依山而建,气势雄伟。事实上,我们几个都是矿山人,一行五人中,有三个来自白坪煤业。未睹箕山真面目,先见矿山雄伟姿。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先为矿山点个赞!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微雨似要停歇,却又若即若离,欲走还留。虽然天阴沉沉的,但是心情却如阳光一样灿烂。空气格外清新,天地间弥漫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和花草香气。山色迷蒙,水气缭绕,箕山在这无边的雨雾中,有一种迷离的朦胧美。现在就让我揭开箕山神秘的面纱,一睹你的芳容吧。

在一座用山石垒砌的仿古山门前,停车步行。用轻盈的步履,品读箕山,一步步读的都是唐诗与宋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多年前读过的那些诗句呼噜呼噜地都冒了出来。这是初读秋雨中箕山的第一印象,总体印象:舒心,暖心。在一块儿写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许由墓”的石碑前驻足。 许由——上古高士、尧舜禹三代宗师、隐士鼻祖、许氏开姓始祖,郑州十大历史名人。帝尧知其贤德,欲禅让君位于他,他坚辞不就隐居箕山。后来,尧又召他任九州长,他十分厌恶这些话。就在颖河边洗耳,并深隐于嵩箕之间,死后葬于箕山之巅。读完碑文,我不仅浮想联翩。今天的成语洗耳恭听,与贤士的初心本意,高风懿德、大相径庭,真乃天壤之别。石碑四周拱卫着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许氏宗亲立的石碑,诉说着对先祖的爱戴与敬仰。山上灌木丛生,经微雨冲洗,枝叶青翠欲滴。也有红叶,不多,游客也不多。山色便少了一份浓烈,多了一丝清幽静谧。这倒也与那日的天气,与圣贤淡泊高远的品格相吻合。山路弯弯,斗折蛇行,野草杂树,旁逸斜出。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个高大的石堆。朋友说,这便是许由墓了。墓高约五米,周长约二十米,墓前立着高大的石碑,上刻“祖乃许由,根在箕山”八个大字。走过去,把一束野花放在墓前,双手合十,向圣贤致敬。这里已是箕山的顶峰了,海拔约七百五十米。想想昨天还在几百米深的井下,辛苦工作。今天就站在山顶,这一千多米的自然落差,让人感慨万千。忽然想起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的落差又何其巨大,遂想起,有的人,昨为座上宾,今为阶下囚。还想起……想多了,想远了,收回,打住。这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与秀丽的山色不搭调,不协调。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远处的嵩山,隐在茫茫雾气中。山脚下,田野绿如绸,平林漠漠烟如织。山中小路,如环似带,山花含笑,随风摇曳。白坪煤业高大的煤楼,依稀可见。山路上,有汽车的喇叭声隐约传来。山色,秋意,都笼罩在这萧瑟风雨里。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灵。朋友提议:“那边有水,去看看吧。”未见水,先看见一块高约两三米的巨大山石矗立在眼前,上面镌刻着两个醒目的红色大字“箕山”。据说,这是一整块山石,很有特色。无论你怎么加工、修整、打磨,它都不会像其它的青石,花岗石一样光滑圆润平整,总是不改其固有的内在的纹质肌理。摸起来,粗糙,硌手。这与我们矿山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倔强与韧劲儿相吻合,我喜欢。山石后面,就是水。一个依山势,半人工,半天然修建的大池塘,有一千多平方米。秋水盈盈,碧波柔柔,像情人的眼。斜风入水,荡起层层涟漪,水面上浮着翠绿如盖的荷叶。“秋银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句唐诗自然而然地从脑海中飞出来,在水面飘荡。池塘边,几只大白鹅在踱步觅食。看见我们,“嘎嘎”地叫了几声,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它们比我们悠闲。曲径通幽,没有禅房,有很多花木。池塘边有一片桑树林,路边开着很多不知名的野花,黄的、红的、白的,仰着笑脸,状如蝴蝶,展翅欲飞。这时候,天晴了,雾还没有褪去。柔和的阳光轻洒,沾着湿润的雾气,便化作七彩的颜料泼洒开来。洒在高耸的山峰上,洒在翠绿的树木上;洒在土地、青草、鲜花上,皴染出一幅极淡雅的山水画。升腾变化的雾气,仿佛是宣纸上尚未洇干的墨迹,以缓慢的速度变幻着造型,挺拔的山峰,掩映在朦胧的雾气之中。画的层次感极强,近处的一枝一叶纤毫毕现,远处的山顶白雾缭绕,一层一层模糊下去。带着由衷的赞叹,走进去,我们都是这湿漉漉的画中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箕山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它没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峻。但它有许由,便已足够。让人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朋友们的笔名都很雅致,富有诗意。“箕山石”“箕山翁”“箕山居士”。这“箕山三友”的诗词风流,文章潇洒。原来,是沾了这箕山的灵气与仙气。不如我也拾人牙慧,取个笔名,箕山书生?箕山学童?想想自己的诗文拙劣,哑然一笑,罢了,罢了!秋日雨雾中的箕山这一章,我已拜读。春光明媚的那一页,留待以后吧。下山时,朋友采了一束野菊花,金黄灿烂,置于车内,香气扑鼻,正合我意。我带走了一枚山色,一抹秋意,把一首诗系在箕山的秋风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读箕山,箕山亦读我。相看两不厌,甚欢,甚欢。回到家,看到微信群里文友们都在赋诗填词,你唱他和,此起彼伏,热闹得很。不禁心痒难耐,也涂鸦一首,聊以充数:微雨箕山青,颖河笑相迎。薄雾深秋里。寻访圣贤踪。人在山中游,居然仙人风。何忍离别意,聚散两匆匆。
作者简介:
刘大虎,男,汉族,1974年4月出生,郑煤集团矿工,新密市作协理事。工作之余,在文学的天地间,以真心写真情,以真情慰人生。至今已在《新密文艺》《郑煤文艺》《郑州矿工报》以及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二百多篇,深受广大矿工的好评。相信∶只要心中还有梦,人生何处不月明。喜欢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现为当代先锋文学签约作家。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期待你的加盟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刘君芝
古诗词主编:黄青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