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残荷也傲骨【散文】
文/王世杰(陕西延安市)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偶然看见苏轼《赠刘景文》诗句,使我不由自主地意识到季节已经走进了深秋,似乎那秋娘捏着清凉的风翼,挤过簌簌的冷雨,抵近冬的门楣。这又不禁让我想起那日观看直罗镇胡家坡霜后荷塘的情景,淡淡的伤怀之感在脑海中冉冉蔓升。
放目那一片片正在变为棕色或者褐色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虽然不见了夏日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奔放与无限生机,却依旧在水天一色的池塘中婷婷凝立,深裹于碧水荡起的那一缕缕情韵之中。她们用尽全力,抖落尚未退尽的霜粒,默默守望着这黄土高原上最后一抹秋。
环顾绵延的山峦与交错的河川,我有意无意地发现,伴着秋色的渐浓渐重和冬的阔步临近,除了芸萝寺宝塔依然高耸于柏山之腰、直罗小城一排排楼房依然保持着本来的面目、川子河的碧流依然自在恬幽,而山野里的一切无不在秋尾的大气候中无声地改变着原来的模样,山坡上葱茏的绿色泛起黄晕或浅红,河湾的金色稻浪存入了耕耘人的记忆,荷塘中灿若繁星的娇花成为了过去,惟有像箴言一样竖立在水中的荷叶,颜色变暗,筋脉裸露,与曾经新鲜灵动时保持着差不多的样子,从容淡定,落落大方,用自己最后的美给季节婆娑出富有诱惑力的韵味。
风儿从习习掠面到呼呼扑来,满面沧桑的荷叶似乎并未在意,仍含情脉脉地律动,使满怀向往的我顿起无限的怜情。在这已无人赏荷的日子里,我于塘边久久驻足,不由得心境沉沉、思绪联翩。时光似水,岁月如梦,那荷的一世,恰像转眼鬓秋的人生。然而我总觉得,荷,应该被人类所敬重。但见,那一池的萧瑟、一池的无声,相拥的荷叶都在悄悄地伫立于冷冰的泥塘,仿佛在娓娓诉说着生命轮回里发生过的所有往事。就是在这霜寒紧逼的时刻,荷叶照样洒脱地抖擞着骨子里素有的那股子傲气,以从容淡定的姿态,以在风风雨雨中锤炼出来的精神,以从漫漫历程中积淀成的性格,竭力辉煌着这最后的生命燃烧。
跻身名流的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门类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遥远的亿万年之前,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许多种子植物无法生存,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植物生长在庞大恐龙、高大蕨类植物称霸的地球上。其中荷这个水生植物,奇迹般经受住了大自然的严峻考验,在中国的阿穆尔河(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在一亿多年后,原始人类出现,荷被渐渐认识并成为人群生存的粮食来源,进而荷以许多植物缺少的独特的魅力和众多被子植物先驱的身份,深深地走进了世人的心目之中。特别是在我国,由于受到了广泛关注,因而到处都有荷的身影,并且在不同程度上美化了生态环境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不能不令人对她钟爱有加和肃然起敬。

秋风从山那边走来,个性越来越强,摇摆着荷的阔叶,迅即冲散了残荷欲挣不脱的梦靥,使荷没有选择地前倾后仰,但最终还是倔犟地昂起头,去苦苦张望和窥视着秋的举动。领略此景,使我想到了这开尽了所有光华的荷,剩下了一株纤细的身姿,高擎着已经枯旧的莲蓬,扬起了对来年兴隆的憧憬。繁华随着寒凉退去,这本是一种宿命也可以说是造化的使然,可荷却把那种萧条演绎成了坦静、索性和高傲。虽然面对的将是凛冽的酷季,但那一派清远标致的神韵,又在积极描绘着另一个夏月的绚丽。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岁月奔流,四季更替。又一场秋雨,又一抹烟云。也许这即将走到尽头的秋要用凉意带去荷最后的美丽,以终结已经有了一阵子的落秋成雨和飞花成泪。静观眼前,已不再是醉人的花期,已不再是始终的羞涩无语,已不再是暗香扶着浅风飘逸,已不再是因荷太过清丽让我惊异,如今所呈现的竟是一枝枝残荷迎风傲然挺立,她们在用生命绽放着黄昏时那最后的朴素的率真的温润。
难忘那个凉意丝丝的秋夜,如钩的月儿萌萌地探出婉颜,待顺川风掀去了轻云薄雾之后,透过朦胧打量,坚毅的荷叶在清冷中独立着,似乎已经陷入了沉思。此时我突然笃信那荷叶融入了梅的气节,就是雪粒肆意狂飙,就是在被所有人遗忘的时刻,也要用不折的精神去书写一段风情旖旎的故事。难免,我在内心深处有点儿替荷惋惜,默默地埋怨她们又何必要用牺牲的代价来换取岁月的流连?其实谁也明白,天地间的生生死死自有定律,再怎么去努力争取,也只能是向往中的一道凄美的梦幻。
荷用一种洁身自爱和坚持不渝,一种独特的清香和婉容,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铮骨和可贵,让我在观赏中领悟到残荷枯败里也隐藏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风雨交加中沉稳淡定的傲然,一种霜天瑟缩中以倔挺筋骨矗立的刚毅和崇高。人们会认为荷是夏日的精灵,殊不知,目下的秋荷,红消翠减、叶黄蓬实,别有一番倒映出水墨倩影的怡趣。其实,到了这秋的末梢,残荷失去了往日蓬勃生机的光彩,却凭多了经历沧桑的磨砺,显得更加凝炼脱俗和自然朴实。犹似人生过半,踩过了多样的坎坷,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和拥有去留淡然的心境。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秋荷在文人墨客特别是诗人的眼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就是叶残、梗断、蓬落也会给人们以无穷的猜想、怜悯和思念,也能让人感佩荷以其残缺的枝叶不屈厮守那种持韧的操行与境界。有过这几许感怀之意,我只觉得荷的影子常常在脑际大面积铺展开来,记忆的窗棂上挂满了荷香沁沏的柔美,甚或已经让那残荷手捧的禅意浸透了梦境,校正了心态,洗礼了灵魂。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情若真,意若挚;心若通,神若会。荷非常具有灵性,也许是与我心神相惜,总是出现在梦中,似乎已经形成了常态。那一场场梦就像真实发生的一样,时而凝重,时而缥缈,时而弥漫至一个似曾相识的地方。却原来,是坠入了前世那座盈满生命真谛的荷塘,灵光隐约,清香流动,常常令我深醉不醒。
点击前面“鄜州月” 可看到作者全部文章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王世杰,笔名晨钟、高原晨钟,网名葫芦河,西安市阎良区人,现居延安市;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中国作家网》认证作家,微信公众号《洛滨文学》总编。喜欢在文字中撷取些许快乐,曾先后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报》《诗刊》《农民日报》《中国农机安全报》《人民邮电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农家信使》《延河》《山花》《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人民网》《新陕网》《丝路金融文学网》《江山文学网》等数十家央、省、市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小说、随笔、评论等千余篇(首)并多次获奖。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