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花朵,盛开着我们的青春
——读柳歌的《青春期综合征》
◎梁晓娜
“喊不出你的名字,就像认不出/那些飘过的少男少女一样/反正都是花朵,同样盛开在校园里”。在群里读到这首诗时,我并没有太多在意。读第一遍,觉得有些直白。说实话我当时觉得诗的味道不浓。但我翻开看了第二遍,单单一个“开”字,就蕴藏着无限诗意,不仅仅指校园里正在开着的鲜花,还代表理工大学的学子们如花绽放。柳歌老师是在以花朵来缅怀自己的大学时代。每个人都有如花一样的青春,而绽放却是需要努力的,并且是艰辛的,甚至是苦涩的,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当我真的读懂了这个开字,羞愧于自己在草草的浏览之下,就下了太直白的判决。
文章有三种境界,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想必柳歌老师是达到了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的境界了。所以他的文字才会如此平淡,质朴,但你若仔细读来,余味悠长。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都太匆忙,没有心思安静下来去品一首好诗。而柳歌老师的诗,却恰恰就是一杯好茶,需要慢慢来品,方知其中精华。
一种是人生,而另一种/是风景/如此空旷的校园,还有大片/绿如茵的芳草,这样的地方值得流连/尘世拥挤不堪,很多的人/与我一样难以立足,美好的事物/细若游丝,充满辛。”让诗人流连忘返的不仅仅是如茵的芳草吧?还有自己郁郁葱葱的青春。很多人与我一样难以站立,据我所知,柳歌老师的家境并不算窘迫,他为什么会感慨命运的艰辛呢?是不是无病呻吟?仔细读来,真的不是!美好的事物,总是值得珍惜的,可偏偏细若游丝。那些如丝般缠绕在诗人心头的是什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一个人的成功,却看不到别人成功背后的艰辛。这世界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诗道尽了人间沧桑。而什么东西是诗人所不能驾驭,或者无法掌控的呢?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这些花儿自由自在,在风中/恣意的舒展着身子/可以直上青云,云朵是如此干净/也可以随风摇曳,毋需担心碰疼别人。让诗人羡慕的不仅是花儿,还有一些如花一样自由的事物。羡慕是因为自己不曾拥有,那他在羡慕什么呢?云朵如此干净,也可以随风摇曳,毋需担心碰疼别人。诗人所向往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吧?无限的空间可以任你驰骋,周围的云朵也是如此洁白、如此干净,而且你可以任意驰骋,任意摇曳,也不会惹着别人、碰疼别人!这样的空间,这样的世界怎能不让人憧憬与向往呢?这样的世界当然是纯真的,是质朴的,也是诗人终生追求而不能抵达的!现实中的诗人总是因为过于天真简单和直率而碰疼别人,碰伤自己,甚至是伤痕累累。而莘莘学子和众多野花盛开着的校园,就宛若世外桃源,是诗人心中所心仪、所向往、所追求的理想世界。
倘若繁华落尽,那就变成一朵野花/开在安徽理工大学的校园/开在学子门前的草坪;一会儿喧嚣/一会儿寂静,而这些/都是曾经熟悉的,青春期综合征。繁华落尽的人生,依然能如花开般静美。这是诗人所想要的生活。亦如每个人都想回到自己的青春时代!一会儿热闹开心,一会儿又烦恼沉默,像夏天的天空一般阴晴不定,像大学校园里的小花一样随心所欲,该是多么惬意的美好,我想开多久就开多久,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我可以喧嚣,也可以寂静。如果人生最后的花朵,真的这样,重返童真,岂不是如云一样干净,自由?本来“青春期综合征”是青少年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衡和由此引发的心理失衡病症,但是在作者的这首小诗里,也变得如此美好,如此纯洁,让人留恋,让人怀念……
这首小诗语言简洁,质朴。但细品却如一杯清茶,淡雅悠远。写这篇文字,不为发表,也不是为了赞美作者。仅仅因为这首诗,它如一枚珍珠,静静躺在喧闹的沙滩上,游人如织。而我恰巧无事路过,便多看了一眼。于是,在繁华的尘世中,就看到了它如珍珠般珍贵的精华。
愿诗人柳歌在今后的时间里,真的能够做一朵洁白干净的云,做一朵自由绽放的野花,继续盛开在校园里,盛开在尘世里,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愿所有的诗人,都有如此诗意的生活。


附原诗:
《青春期综合征》
--写给安徽理工大学学生宿舍门前的野花
作者 ‖ 柳歌
喊不出你的名字,就像认不出
那些飘过的少男少女一样
反正都是花朵,同样盛开在校园里
一种是人生,而另一种
是风景
如此空旷的校园,还有大片
绿如茵的芳草,这样的地方值得流连
尘世拥挤不堪,很多的人
与我一样难以立足,美好的事物
细若游丝,充满艰辛
这些花儿自由自在,在风中
恣意的舒展着身子
可以直上青云,云朵是如此干净
也可以随风摇曳,毋需担心
碰疼别人
倘若繁华落尽,那就变成一朵野花
开在安徽理工大学的校园
开在学子门前的草坪;一会儿喧嚣
一会儿寂静,而这些
都是曾经熟悉的,青春期综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