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
新蔡县思源实验学校 高东升
当扶贫的号角吹响祖国大地的时候,当新蔡还有一些贫困人员的时候,新蔡作为国家贫困县,脱贫致富成了第一攻坚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一七年,新蔡最关键的一年,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把脱贫放在重中之重,其他任何工作都要给脱贫攻坚工作让道,各单位主要领导都要包村包户,思源实验学校时刻响应县委的号召,抽出大部分人力配合关乎新蔡一百三十万人民幸福生活的脱贫攻坚工作。
我就是其中一个去南湖街道张庄村委配合扶贫工作的老师,因为我们老师和学生和学生家长接触最多,我们经常联系家长,和他们有沟通,有经验,这就是我们的强项,我们欣然接受任务。党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给我们免去了农业税,给我们粮食补贴,给我们了城镇医疗保险,给我们六十岁养老金,幸福了广大人民,党有任务了我们理当身先士卒,理当不求回报,我们学校给扶贫老师配备了雨伞,胶鞋,从此我们昂首阔步行走在扶贫大道上。
我们学校五个人分到了张庄村委大高庙。这是一个离城只有五公里的村庄,村名大高庙,村民也大部分姓高,因为我也姓高,一笔不写两个“高”字,我们是本家。我也像找到了自己家一样,见到他们总是叔叔,伯伯地叫着他们,他们也对我们特别亲,每次走访都像走亲戚一样,开始时还像客人一样客客气气,彬彬有礼,时间长了就比较随便了,看哪家特别贫困,我们买着食物,拿着衣服送过去。他们总是推辞不要,我们只好在他家吃饭他们才肯收下。
我们给村民宣传党的优惠政策,医院有免费体检了,找到他们让他们去医院做检查,家里的地不干净了,我们拿起笤帚给他们扫,床上不整齐了,女老师给他们收拾被褥,告诉他们注意家容家貌,告诉他们注意卫生,再忙也要收拾好,给自己给他人一种美的享受。
村民有困难了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高满意家因为小孩生病,住院几次花了十几万,报销后也花了几千块钱,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也就很困难了,小孩有病高满意又不能出去打工,这样没有了经济来源,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就成了问题,我联系了新蔡县美团外卖公司,让高满意找到了一个离家近又有高收入的工作,每一次见到他,他总是告诉我们上个月拿了六千多工资,这个月也可以拿到六七千,看到他有份满意的工作,有份很不错的工资,看着他没有了以前的愁眉苦脸而有的是现在的满足的笑脸,村民高翔飞看到他在家门口找到一份高工资工作也到美团公司工作。
村民高永刚从北京回来,为了感谢我们对他家的关心帮助,千里迢迢带回来北京烤鸭给我们吃,村民高爱民,我见了都是喊叔,他说在大高庙有啥事给他说他帮我们解决,他还准备了一桌饭菜让我们去吃,说我们为大高庙操心受累了得感谢我们。
在扶贫路上,我们只是做了一点点我们应该做的,可我们收获了友谊,我们推进了工作,我们完成了任务,一八年新蔡成功脱贫,这个带了二十多年的贫困帽子总于成功摘掉。
全国的脱贫任务依然很艰巨,新蔡的脱贫还在进行中,我们吃的是大锅饭,我们有时加班到夜灯初上,我们踩着泥,淌着水,撑着伞,我们风雨无阻,我们行走在扶贫路上。
【作者简介】高东升,字端,号明辉,男,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栎城乡栎城村人,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新蔡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新蔡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汝南,河南大学,周口师院学习,曾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获得驻马店市骨干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我的父亲》、《母亲》、《栎城烧饼》、《任芝铭故居》、《晨会》在《天中晚报》和《都市头条》发表。他,阳光,有活力,热爱运动,喜欢跑步,轮滑,游泳,钓鱼,酷爱写作,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能记录下来写成随笔,语言通俗,来自于生活,或许能激起你小时候的美好回忆,现已完成随笔第一卷,第二卷,以后会有第三卷,第四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