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说,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有人喜欢做,锤炼了他的行动技能。有的人喜欢说了去做,也有的人喜欢做了再说;还有的人喜欢说了不做,也还有人喜欢做了也不说。
不知大家喜欢那种人,或许很多人都喜欢做了也不说的人,因为,这符合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基因。可我却喜欢“说了再做的的人”,更赞赏“做了还说的人”。
如果一个人在不知道为什么而作,从哪里做起,做的行为能够达到什么目的,做的行为是否科学,做的行为能否对客体造成伤害,就去做,还不如不做;相反,我们做事以前,多想想,多查查,多与相关人员交流自己的打算,然后,形成一个成熟的策划书、设计和计划,再配上雷厉风行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做出的行为才有成果。做出了效果,不应该隐藏,而应该豁达地拿出来与同行分享,这就是“做了要说”,即使错了的结果,也是一笔财富,说出来,可以杜绝别人走弯路,也可以接受别人的指正。
作为一个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我们都是学生,而且永远都是,谁也不会是专家,而且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探索和交流,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或者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这才是睿智。
不要害怕说了之后,自己做不到而羞愧,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不会有完美结局的,但是,你想到了说出来,即使你没做到,但你的想法或许对别人有启发,说不定别人做到了呢?普朗克大胆说出了“量子”想法,爱因斯坦不就根据这以想法得到了“光子说”吗!记住,前行的路上,你并不孤单!也不要担心你做出来的成果上不了大雅之堂,其实,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点点,那也终究会汇流成河的,而你的成果可能就是这大海里的一朵晶莹的浪花。
中国人比较内敛,相对保守,这是我们文明的基因,它有厚重踏实的一面,但也有制约了交流合作与创新的一面。试着改变一下,其实没有人笑话你,或许,每个人都在期盼改变,只是没有人愿意出这个头!就好比每个人都知道喜庆时铺张浪费不好,但却没有人敢于降低自己喜庆的标准一样。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是幸福,做出成果来,敢与大家分享,就是让别人也幸福,自己幸福又能让别人幸福那不就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吗?!
应然的花和实然果之间一定会有差异,这是常态,不必过多地去纠结,只要你敢于变化,敢于说出你的想法,敢于付出行动,就是成功的人生,记住,变化就是无常,如是才能逼近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