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歌祖国我长成
文/ 周日杰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是听着、唱着《歌唱祖国》这首经典歌曲长大成人的。这首歌,是词、曲作家王莘在迎接新中国1周年华诞前夕创作的,歌词由衷地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美好心愿,也表现了新中国儿女的骄傲与自豪!这首歌,歌声嘹亮,乐曲悠扬,很快传遍祖国四面八方。
1964年,春回大地之际,我降生在祖国的怀抱中。呱呱坠地的我,仿佛听到《歌唱祖国》的乐曲,恰似在为我的降临伴奏!那时,祖国大地上正在吹响“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角。 8个月后,摇篮中的我,和祖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宣示祖国昌盛的大好消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以后,中国又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这是新中国在核工业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壮举!祖国拥有了以上“国之重器”,有力地打击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6年之后,幼童的我,一切都感到神奇!
1970年的春天到来了,我从家中挂在墙角的广播喇叭里,听懂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1971年,我开始上小学一年级。那时,薄薄的语文课本里,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第四课是“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这是我最早会写的二十几个字。
在那个革命的年代,“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人人呼喊,革命标语随处可见;伟人毛主席的照片到处张贴、悬挂,成为定格那个时代的象征;每一个开始懂事的孩子都认识这位“伟大领袖”;各种热烈、欢快的场合下,各个年级的学生也会跟着老师、大人,一起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每天早晨上课前,同学们高唱《东方红》;下午上课前,全班同学齐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放学时,同学们合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唱着,蹦着,就欢快地回家了。
1974年上半年,我在小学三年级,学会了《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这年金秋,共和国迎来了她25岁生日,全国各地也分别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把这些庆典活动拍成《国庆颂》在全国上映。
这年冬,我在家乡第一次从电影屏幕上真切地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天安门,看到了各族人民欢度国庆的热烈场面。从此,“我爱北京天安门”成了我上学和放学路上的“进行曲”,“到北京,看天安门,登天安门”也就成了我的憧憬和向往。
那时,年少的我,对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文化大革命”、什么是“现行反革命”、什么是“走资派”、为什么要打倒“中国最大的走资派”、为什么要“批林批孔”夹带批“走后门”、为什么要“反击右倾翻案风”等一系列政治性的问题根本不懂。随着长大成人,我才认识到,这些问题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深层次的东西,让少不更事的我自然弄不明白。
1976年,五年级的我,通过听广播、看报纸,了解了许多重要事件,并深深记住了这一年的不平凡:元旦刚过,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去世,栋梁折损,祖国痛悲!清明节期间,天安门广场对开国总理的祭奠,竟然被别有用心的阴谋分子说成是一场所谓的“反革命事件”,导致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又一次被打倒!年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逝世,共和国又折损了一柱栋梁!
7月28日凌晨,发生在京津冀地带的一场7.8级大地震,把工业重镇唐山瞬间夷为平地。9月9日,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逝世,举国同悲,人民忧心!伟人相继逝世,“四人帮”又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高层领导高瞻远瞩,并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彻底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确立了党和国家新的领袖。那时,红小兵的我,也加入到举国欢庆的行列。
1977年,中央恢复了邓小平原有职务,恢复了高考制度,国家形势开始好转。我,作为初中生,最大的感觉是学校不再搞“勤工俭学”了!我开始静坐在教室里上课了,期中、期末实行闭卷考试了!1978年底,大雪纷飞,校园里一片洁白!
一天,我踏雪去总务室排队买饭票时,发现办公桌上有份报纸,登载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我顾不上买饭票,拿起报纸就速读了一遍,那时,我的记忆力真好,基本记住了公报的主要内容:从1979年起,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等。
后来,随着政治课的学习,我才真正认识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祖国改革开放起始,我家的经济状况就有所改善了。
1980年春节前夕,父亲从供销社买来了一台不大不小的品牌收音机,从此,我和弟妹在收音机里,就能欣赏到激越悠扬的《歌唱祖国》和其它乐曲了;家中有了收音机,我知道的国家大事更快、更多、更准确了!
就在1980年里,我从收音机里,及时听到了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昭雪、我国在广东和福建沿海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中央号召党团员带头只生一个孩子等重大新闻。
1981年6月,就在我迎接高考的紧张日子里,我从报纸上看到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消息;从电视上看到刚当选为党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慷慨激昂的讲话镜头……
7月流火,我参加了当年的高考。一度失利的我,经过两年的卧薪尝胆,终于考取了本科师范院校,成为我们小山村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生。
1984年金秋,共和国35岁生日那天,祖国首都举行盛大庆祝活动。一大早,《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华》《我的中国心》《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响彻我们大学校园。根据统一安排,全校师生收听收看国庆现场实况转播和电视直播。我和同学们安坐在大学教室里,只见辅导员老师从家中搬来了刚买的14英寸彩色电视机,让全班同学从电视上真切看到了现场直播的北京天安门雄伟壮观的全貌,也让我注意到了毛主席巨幅挂像在天安门城楼上更加光彩夺目。
大学里,歌舞晚会、文艺表演很多,经常能听到的一些经典歌曲,很自然地,我学会了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这首由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深情演唱的歌曲,我至今耳熟能详,记忆犹深。
1986年暑期,我们全系百名学生到北京学习考察,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梦寐以求的祖国首都。当时,我的心情激动万分。我曾从住地约伴三次来到天安门广场,在天安门城楼前留下了几个难约伴三次来到天安门广场,在天安门城楼前留下了几个难忘的镜头。很遗憾,因操作失误,胶卷“跑光”,没有留下一张理想的天安门纪念照。于是我下定决心,期盼下一次祖国首都之行,补拍这些镜头!
1986年金秋,在校团委举办的国庆晚会上,艺术系的大三学生集体演唱了一首新歌,歌名叫《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歌词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了“我和祖国”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情。这是一首歌唱祖国、歌唱改革开放的新歌,作为压轴戏,掀起了晚会的高潮,令在座的校领导及大学生朋友为之一振。
第二天,我到阅览室的音乐杂志上找到这首歌,连词带谱工整地誊抄下来,也赶紧默记吟唱起来。伴随着歌唱祖国、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歌声,我走进毕业季。毕业前夕,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时听从党和祖国的召唤。
毕业后,我来到莱西党校和人大机关工作,一直寻找机会去祖国首都北京,更希望在天安门广场或登上天安门城楼留影纪念。机会终于在
1994年共和国45华诞前降临。我们人大机关一行到外地考察学习,路经北京,特地下车,第一站首先来到天安门广场,让摄影师“一分钟快速成像”。我终于留下了一张站在国旗下、背景是天安门城楼的单人照。那时天安门城楼已对外开放,我又随着人流拾阶而上,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毛主席宣布开国大典的位置上,俯视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国家博物馆的高大雄伟,我陶醉了!在城楼上,我默默地吟出了“我爱北京天安门……”
后来,我又先后几次到过北京,即使逗留很短,也要千方百计地克服交通困难,踏着晨曦,赶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与众人一起感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铿锵力量;来得及的时候,还要在天安门广场上转行曲》的铿锵力量;来得及的时候,还要在天安门广场上转几圈,举首仰望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就会情不自禁地唱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再随心所欲地转一会儿,就会面对近在眼前、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城楼,默默地哼出“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启身离开时,我会来到天安门城楼前,站在金水桥畔,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巨幅画像行注目礼,心中祷告:毛主席,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永远做您的小学生!北京站的列车徐徐开动,我隔着玻璃窗,再一次饱含深情地向祖国首都告别……
伴歌祖国我长成!人生韶华,似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如今,年过半百的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和我”是永恒的关系式,是亘古不变的情感。如果要寻找一种人类共同而高尚的精神情感,那只有唯一的答案,这就是爱国主义!
现实中,人们经常会把生养自己的祖国称为“母亲”,“祖国啊,母亲”就是这种情感比拟的自然流露,就是人们对祖国深情厚爱的一种高尚表现!感恩的我,深深眷恋哺育我的这片热土,真心热爱养育我的祖国——母亲,并真诚祝福我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