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心理中心举办了一场“生命体验”活动,参与的同学可以体验结婚、生子、残障、死亡等场景。活动中,男同学躺进“棺材”,近距离感受死亡。同学念悼词落泪:更加珍惜生命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么醉生梦死,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着。年轻时接受教育,然后找个工作,结婚生子,买房子,在事业上力争上游,梦想有幢乡间别墅或第二部车子,假日和朋友出游,然后,准备退休。”“我们甚至不曾为今生花过太多的时间思考。想想有些人经年累月地工作,等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已年华老去,濒临死亡,结果手足无措。” ——《西藏生死书》
在中国的历史上,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对死亡还是很看重的:大户人家都摆上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小老百姓都会提前给自己准备棺材和寿衣。死亡也得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安好。
海德格尔说“先行到死。”先假设自己来到死亡的时点,再回来。以死观生。
我们敬畏着生命,敬畏着死亡,也是在追求着生命的意义。毕淑敏说“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要创造出生命的意义”,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近年来,大学生自杀和他杀事件不断上升,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年轻人的模样是社会接下来几十年来的模样。
珍惜生命、创造价值不是空口说话就能感受到的,所以这种死亡体验很有意义,让年轻人更深刻感受到:活着,挺好,把握好每一个当下就是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