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狮方醒 65
------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文/三木秉凤

中国为什么自古称之中国?难道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之国吗?此说非也,中国所言之“中”既有地理含义又有哲学含义,中国从中原建立,被四夷包围,中国之“中”就是告诫后人走中庸之道,走中间路线,做到中正圆融!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王道政治与霸道政治交替推进,每次霸道政治的结束就是王道政治的开始。王道政治要求统治者有为而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也就是在有为政治与无为政治之间寻找平衡,在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寻找平衡,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寻找平衡,因为动态平衡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而平衡的外在表现就是和谐共荣。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在左右路线之间努力寻找动态平衡,并提出了人与人之间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政策方向指引,中国面对世界壮大发展时,我们依然以“和平崛起”的方式在互利共赢中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谋大同。

中国人有自己的性格,这就是中正圆融但又不屈不挠!若站在世界舞台上看,毛泽东绝对不是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自从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就以棋手的姿态观望着世界这盘大棋,尽管新中国之初,我们手中可用的棋子少得可怜。但中国却具有“打倒美帝、打倒苏修”的初生牛犊不畏虎的伟大气魄,例如抗美援朝、炮击金门、抗美援越、中印战争、中苏战争等,都是中国一次次向世界发出的东方狮吼,也是中国走向世界棋盘的一次次尝试。新中国之初,中央高层在国际问题上几乎异囗同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确实走了弯路。在国内问题上,支撑国家硬实力的三大支柱即经济、政治、军事中,国家曾经是重政治重军事,而轻经济轻社会。因为经济发展受到了意识形态的约束,社会繁荣文化繁荣又受到了传统思想的束缚。这样全国上下从城市到乡村实际等于被计划经济捆住手脚,从中央到地方,人们绝对依计划执行,城市没有活力,乡村一盘散沙,市场一片萧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被压抑在一个弹性很窄的狭隘空间里。
当时中央的领导层实际由广义上的两派构成,即海归派与本土派。海归派大都有过日欧美等流学的经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昌盛有过切身的体验,他们明白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明白资本运营方式给经济发展注入无穷活力,也明白适当的财富私有会给社会带来生机,所以他们倾向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而中央高层的本土派大都从农村走出,并在革命的成长历练中走向权力核心,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笃信不疑,对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笃信不疑,对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笃信不疑,他们主导中国经济在城市实行国营经济,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甚至绝对不允许一丝一毫的城乡私有经济“尾巴”存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的路线斗争,其实就是在所谓的“走资派与走社派”之间展开的。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