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平台形象代言人红衣姑娘)

奇美的峡谷彩色的河
特约名家/陈小林
摄影师/陈小林
桂花大峡谷紧挨着湖北利川的柏杨和恩施的前山,它奇特的地质构造和绝美的风光,直追恩施大峡谷。

据当地村民介绍从利川阳河大平龙村的岩口上到峡谷中的桂花桥步行至少要2个小时,且山路崎岖,杂草丛生,即滑又险,非常难走!为了对这神奇的峡谷一探究竟和对峡谷地缝的向往,我们决定:目标桂花桥。

吃过早饭,天刚露出鱼肚白。我们就开始了探险之旅,当地村民热心的为我们做向导。我们从岩口上出发,一路经过红家嘴、黑山、来到峡谷顶峰公山垭口!


站在垭口上, 看着落差一千多米的悬崖,四周悬崖像一个铁桶一样围着峡谷,峡谷边的黑山如一位巨人直插云天。
“黑山”是利川屋脊,平均海拔2000余米,地势平坦、开阔,是天然的草场,柔软的草地泛起绿色的轻波,绒毯般铺在峰顶的小山峦之间,让人有种想把它披在肩上的欲望。蓝天白云映照下牛羊悠闲的吃着草。在这片绿草地的边缘是冒着凉气升腾着雾气的峡谷绝壁,这便是我们站着的公山垭口。“公山”属于団堡镇天平龙村,与“公山”对望的“母山”属于柏杨镇鱼皮村。“公山”与“母山”名字源于山体的形状,雄壮与温婉在此处显露无遗。有民谣道;公山母山,望眼欲穿。日月同辉,旧梦重园。

往前走便是有名的蓑草湾和燕子坪,当地人这样评价它“燕子坪上蓑草湾,一匹梁子爬半天,清早出门就爬坡,太阳当顶在半山。” 一条小路从绝壁上盘旋而下,垂直距离约4公里。这条路是太平龙到桂花的必经之路,即陡又险。见天坝盛产煤,这里曾是繁荣的煤道和古盐道,而这条小路至今还是一条行走的交通要道。
一路下行,不仅欣赏到绝壁风光,升腾着的浩浩荡荡的云海景观更让我们大饱眼福,悬崖下的燕子坪在一行行白色地膜的覆盖下,象巨大的盆地形成了的一个白色的天然湖泊,远处可见隐约露出的山头,农舍和田园淹没其中。

当地村民说的两小时的路程我们却经过近4个小时的跋涉,终于,桂花桥近在咫尺,峡谷中的河水一路跌宕,在杂乱的巨石间辗转回旋,撞起巨大的浪花,发出闷雷般的响声,像山崩地裂一样,令人恐惧。
在峡谷下游最窄处,有座土家风雨桥名叫桂花桥,是两岸人们过往的要道。桥长10余米,宽4米,离河面约5米,穿斗式结构。当地人们把风雨桥看成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这一带风雨桥落成的时候,一般要请一位当天出嫁的新娘踩桥。据传,桂花桥落成那天,新娘子走到桥中间,点燃香蜡纸烛敬菩萨,然后高声念道:“新人踩新桥,踩得万年牢。我名叫桂花,赐名桂花桥。”这座桂花桥最早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已无人记得清,现在这座风雨桥也已经是第三次重建了。
桂花桥下的这条河名叫桂花河,发源于寒池,途中溪流不断汇集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水流。河水在瀑布和水潭等不同形态中变换,河岸两边排列着冲刷成各种形状的彩色河石,远看层层叠叠,近看五彩斑斓,形成蔚为壮观的地质奇观,两岸的悬崖也随着河水不断延伸,河水在峡谷底部迂回曲折,一直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峡谷两岸的鱼皮村和桂花村是一片林木葱翠的缓坡平台,平台后面,是刀砍斧切的悬崖,东北边鱼皮村与沐抚大峡谷相邻的岩梁像一道鱼脊,故名鱼皮折,西南边桂花村的绝壁上奇峰异石千姿百态。两边峭壁上还镶嵌着不少神秘的溶洞,让人不时猜想,那里会不会有神仙居住,如果没有,又怎会生得那样绝妙。
下午时分我们开始了返程之旅,一路饱览绝壁风光,峡谷地缝和山涧飞瀑,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绝妙。几亿年的地质变迁为我们带来的风景让我们感到震撼的同时更让我们真正体验了一回探险的艰辛与乐趣。在这些旅程和地质奇观中,我们留下的只是脚印,而真正的探索还在等待着我们。


陈小林 男,一九六八年儿童节出生,十六岁开始接触相机,风风雨雨一路走过三十年的摄影生涯,缘于许多摄影前辈的指导和自己对摄影的执爱,有幸成为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地理网》认证作者,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恩施州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利川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龙船调》旅游文化杂志主编,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中国民族报》、《湖北日报》等发表摄影作品两百多幅,曾凭运气一年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级摄影金奖,多次获得省州摄影展的金银铜奖,组照“空巢之殇”共十五幅作品入选十五届平遥国际摄影金奖。
敬请关注陈老师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