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故事(小小说)
文/孟令新
张大娘有两个儿子:老大张强,老二张孝。两个孩子的爹去世的早,张大娘含辛茹苦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成家立业……。孩子大了以后各过各的,张大娘独处一院,三家人相处倒也其乐融融,相安无事。

头两年乡下村子合并成风,涉及到房屋迁建补偿这一块,张大娘的两个儿子便各自打开了算盘。张强对娘道:娘,,您年龄大了,一个人住也不方便,去我那住吧?您的房子我照应着……张孝见大哥如此殷勤,定是另有所图便大为不快:娘,您可别听大哥的,一肚子花花肠子,还是去我们那儿住吧,我们孝敬您,养您老……张大娘心里自有主张!有一日,她把张强和张孝叫到了跟前:儿啊,娘独住惯了,爱图个清静,那儿也不去了……

出了门后,这哥俩可就议论上了!张强先是说道:二弟呀,咱是娘亲生的不?怎么还跟咱耍心眼呢!张孝接过了话题:就是吗,娘真是越老越糊涂了!兄弟俩个越说越生气,最后竟达成了一致:娘这里,以后咱都少来!俗语道,虎毒不食子,没想到娘这么狠!回家后兄弟俩个把在娘这里的情况一说,俩人的媳妇可不干了,非要叫着嚷着去找他俩的娘去理论理论:还有这么不疼儿的娘?这是当娘做的吗?还里一个外一个地耍心眼……!兄弟俩见事不妙,便拽回了各自的老婆。

转过年的春天,娘病了。娘拖着很虚的身子来到了张强家:儿啊,娘这俩天身子不得劲,要不在你这里住几天吧,对娘也是个照顾?老大还没说话呢,老大媳妇先开了口:那可不行,娘,咱可不带说话不算话的,我们照顾行,但不能住我们这儿,再说了你不是一个人住习惯了吗?要住呀,你去老二那边问问吧,老二和老二家同意你住,那是他们的事,我们不管!娘就又拖着病体来到了老二家,老二家的回答和老大家的一模一样,跟商量好了似的!

张大娘的病越来越重,两个儿子也是计算着日子去探望娘,老大愤愤不平地说:娘的这处房产还不知她留给谁呢!老二更多的时候是在问自己:娘这样狠心图个啥?在饥一顿饱一顿的照料中张大娘卧床不起了……
春节愈来愈近了,乡下的年味渐浓!腊月二十三这天,张大娘咽了最后一口气!她唯一的弟弟,张强和张孝的舅舅从天津回来千里奔丧,回来后没进屋就骂开了他俩:你们俩个畜生,你娘得病,怎么连个信儿也不给我?兄弟俩个一脸无辜:俺娘走的太快了,舅!唉……兄弟俩个的舅舅一声叹息。

清理张大娘遗物的时候,亲娘舅从张大娘的枕头底下找出了一张让人代写的遗嘱:强儿和孝儿:娘老了,这身子骨啊,一天不如一天了……娘这辈子,也没什么大家业留给你们,拉扯你们长大,让你们成家立业,娘放心了,娘身后就这几间老屋,不留给你们还能留给谁?之所以不提前说就是省得你们挣来挣去的,娘也心烦……这几间老屋你们娘走后你们一家一半!噢,对了,娘这几年省吃俭用地攒了两万块钱,存款单在抽屉里呢!你们一家一万!都别挣,人这一辈子,你死我活地挣个啥呀?
就为了这张纸,张强和张孝兄弟二人在他娘的坟上好一个哭……
2019.11.07

【作者简介】:孟令新,山东惠民人,青岛市作协会员。有诗歌作品散见于《山东商报》,《滨州日报》,《半岛诗刊》,《诗城青岛》大平原,诗人间,《沿海诗刊》西部作家联盟诗歌专号,《都市头条》,易水寒文学原创,金莲花之韵,诗海岸,沸点好诗榜,诗天子等纸刊或公众平台。
其个人经历被山东齐鲁电视台,青岛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青岛晚报关注并报道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