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泽有个许口村
文 / 杨 燕
我生长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许口村,位于山东的最西边。这片土地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祖先,他们凭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用双手开拓出脚下这片肥沃的土地,造福于后人。我们菏泽是赫赫有名的书画之乡,牡丹之乡和武术之乡。这里的亲人热情好客义字当先,做为曹县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这是一个窝窝头拌咸菜的年代,大白菜都接不上吃,辣椒晒的是满院红,玉米糊糊天天喝,亲戚来了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客人。做饭的时候满屋烟,风箱一拉呱嗒嗒,弹奏出浓浓的乡土味,渴水都是对着压水井,有一种山东大汉的豪放。晚上照明用的是洋油灯,妈妈在洋油灯下缝着纽扣,老大穿过的衣服给老二穿,老二穿过的还有老三。房子一米以下是砖块,上面全是用泥土建造而成,别看这土房子,冬天暖和夏天可凉快啦,老人在院子里抽着旱烟袋,贫穷小日子心里全是爱。一头老黄牛拉出四季的风采,鞭子一挥套上牛车,向着地里出发,忙收忙种有说有笑,快乐永远挂在脸上。妈妈和奶奶头顶毛巾忙里忙外。累的时候三五成群,拿着旱烟袋讲故事,逗的大家乐哈哈,孩子们在地里奔跑着,你追我赶玩的不亦乐乎。有时候在地里饿了,点燃一堆火,烧玉米 烧红薯,小嘴巴和小手黑乎乎的,大伙吃的可香了,活多了大家相互帮忙彼此不分你我,有饭大家一起吃,有难大家一起扛,和和睦睦的大家庭,亲如一家。那时候的乐趣可多了,数不胜数,一根小木棒,能画出千奇百怪的东西来,都是活灵活现地,田间地头写大字下棋子,有的唱歌,还有的唱大戏,歌声笑声传遍四方。不忙的时候,男人们为了改善生活去河里抓鱼儿,去地里抓野兔子,看谁跑的快,个个都是好样的。妇女们在家忙着做鞋子 织毛衣 织布,还有的忙着给年轻小伙子们说媒,那个时候我们村就像欢乐的海洋,时间就得看太阳,晚上对着明月光,晚上的时候年轻人聚到一起练武术,刀枪棍棒样样精通,还有的翻石滚,看谁的力气大,翻的多,我们村的人走到哪里,哪里就笑声不断。
记得那是1986年左右的样子,我们村中间有条公路,名为枣曹路,是枣庄通往我们曹县的路,虽然公路不算太宽,但是来来往往的车辆也挺多,公路两旁一颗颗高大的白杨,就像士兵一样威武,庄严地站在那里,保卫着村庄!村里还有个养鱼池,那是我们村村民集体的养鱼池,那年鱼苗大丰收,只因为鱼池不太大,大约在一千多个平方,就在这一千多个平方里打捞出五六百斤左右的鱼儿,每条鱼大概在两三斤左右,在那个年代鱼儿竟然长这么大,乡亲们看着一条条肥肥胖胖的鱼儿,个个都喜上眉梢,那时候每个家庭都能分到一两条鱼儿,回到家里就像过年一样,一家人美美的都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大餐。到后来也不知怎么了,大队里就再也没有养过鱼,就是养也是个人在养。上课铃声响了,朗朗的读书声在村庄回荡,大人们听到这样的声音,就会心花怒放,这就是咱们祖国的希望,也是村里的荣耀,泱泱大国再看今朝
听一位老人讲过一个神奇的故事,至今还记忆犹心,他说咱们国家兴旺了,不断地再发展,以后咱们农民的日子一天幸福一天,犁地不用牛,天黑也不用油,当时感觉心里好神奇,但不好笑,毕竟在那个年代,但是还是愿意相信这样的奇迹会发生,心里像吃了蜂蜜一样甜,好期待这样的一天能快点到来,有时候做梦都能把自己笑醒。果不其然过了几年,村里栽上了电线杆,期盼日子是不是要来了,梦想的灯火能把黑暗点亮吗,好拭目以待,真的好神奇,村里也装上了大喇叭,欢快的歌声歌唱着祖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也唱出了咱们的希望,每个人的笑容都尤为灿烂,黑白电视机带我们走出贫穷 ,拖拉机在田地里奔驰着,农民的苦日子再慢慢离我们远去,好日子一年胜一年,突飞猛进的中国,咱农民也不甘示弱,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迈开勤劳的步伐,走向了致富的春天,带着快乐和微笑,还有亲人的祝福,插上梦想的翅膀,在繁荣昌盛的土地上展翅翱翔。
梦想的中国比我们想象中的发展还要快,咱农民的喜讯一个接着一个地来,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颗颗卫星升上了天空,孩子们现在玩的都是智能高科技,小轿车几乎每家都有,六十岁的老人也能领到了养老金,咱农民也能享受城市的待遇,真是喜出望外,月上柳梢头,城乡一体化再慢慢地像我们推进,咱许口村也要面临到搬迁,住进高楼,生活也在大幅度的提升,鸡鸭鱼肉也能天天吃,但愿下一个三十年,中国能成为世界的领头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