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屋
文/邯郸一方 诵/沧海
老屋是三间不起眼的平房,却能让我回到八岁前的记忆里,(八岁之后就搬到现在父母住的地方)外面是蓝砖,里面是坯墙,两间房连当客厅带住人,进门是桌子和两把椅子,东面是土炕。再往里面一间屋放粮食。院子里种着好多洋槐树,榆树。院里有一间只能做饭的小陪房,紧挨着它有一棵笨槐树,而在房门的右边有一棵大椿树。模模糊糊的记忆,不知道院里究竟有多少棵树,只记得父亲说槐树木头很实在,椿树中间是空芯。
老屋里藏着我太多童年的秘密,那些秘密现在说出来都变成了乐趣。放粮食的那间屋顶边只有一尺半的小窗户,用黄土做的坯墙年久不修,里面常年黑黑的,记忆中里面没有灯,于是这个小屋成了我和哥姐藏东西的最佳地方。

想逃学时把书包藏里边母亲看不到,喜欢吃的东西也藏里面。那时候没零食,炒黄豆,炒玉米,或者一个糖果都算是奢侈品,我会钻到这小黑屋里像个老鼠偷吃。最有趣的是正吃时碰到了哥哥,只好分他一半,现在才知道,那时候是真穷呀!
姐姐大我四岁,她那时就像个小管家。冬天烧的煤都要加黄土用水和在一起。她派哥哥往槽里放煤面,我年纪小只放土(土只加三分之一),姐姐负责最后加水和均匀,也是最难做的活,现在想下,应该是三天干一次这样的活。擦桌子,扫地,叠被子,我们姊妹俩轮流换,不记得母亲让我做什么,只记得这些活都是姐姐安排的,几岁开始干,我也记不起来了,哈哈,童年里的姐姐就是小队长,我和哥哥必须听她的!

冬天,父亲晚上在这间老屋里点着油灯编筐,母亲在这间老屋里纳鞋底,我和哥姐在这老屋里戏耍。一个很小的老式窗户被母亲糊了一层窗纸,还贴着她裁剪的窗花。还记得半夜里醒来,看见父母在这炕头上,把一分,贰分和伍分的硬币用红纸卷成好多个钱锭,结果两锭零钱被我在一个夏天买冰棍吃完了。只记得小时候的我特别贪吃。
老屋已经拆了将近四十年,老槐树和老椿树,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只留在记忆里。我的童年就是那么简单,没有玩具,更没有零花钱,老屋的墙外离村里的舞台很近,一年中会唱好多场戏,不管我想不想听,那些弦子敲锣打鼓的多种戏曲,我的耳朵是躲不掉的。所有的音乐细胞也是从儿时滋生,我就像那路边的野草自由自在的生长,简单而快乐,渐渐的长成如今的我。
依旧贪玩,依旧爱唱,岁月改变了容颜,但改变不了我追求自由的风格!

作者简介:薛秀芳,七零后。河北省邯郸永年人,现居沈阳铁西区嘉泰五金城, 业余爱好,唱歌、唱戏、朗诵、打油诗。采菊东篱诗刊常驻作者。艺术缘于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记录生活!我的座右铭,【做自已喜欢的事,就是无憾的人生】

沧海,居天津,爱好文学,喜欢诵读。用声音传递真情,弘扬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