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念兄弟万明
文/冯西民
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万明患脑溢血突然走了,大家十分悲痛。痛定思痛,人生就这么简单?真的生不带来?回头看他的生命旅程,留下了大写的“坚强"二字。有一种精神没有走,即人类坚靭的极限在他身上淋漓尽致的予以了展示。
万明生于1953年,殁于2019年10月25日,享年67岁。
30岁以前与饥饿周旋。6岁时(约1959年)由于家庭兄弟姊妹多,八叔父领着他讨过饭。只念过三年初小,就在农业社劳动,每天能挣三分工。从小参加农业劳动和艰苦的历练,成年后有强壮的身体和熟练的劳动技能:撒籽摞垒,扬场折行,磨地吆碾,打墙安板,盖房打胡基,经较不挡。
为了多挣些工分,多领一些补助粮,17岁就去冯家山修水库,一干就是三年。为了彻底摆脱饥饿,1974年万明和宗正哥八叔上了北山,加入虎沟生产队做山庄,用勤劳和汗水缓解了家庭的吃粮危机。七年后即1981年和雪叩结婚,相继有了文娟和亮亮。孩子们的到来给家庭带来无限的欢乐,同时也有了生活的压力。当时农业社刚解散,他去南山修堤坝揹石头,建筑工地打工。梦想把家里的土坯房换成砖房。1983年,他去南山打工时遭遇车祸,左脚粉碎性骨折。虽经多年治疗,但落下终生残疾。只能靠右腿支撑身体,左脚略作辅助。行动十分困难。本该架拐或坐轮椅行动,可他生性好强,不肯这样做。

万明当时仅30岁。
30岁之前他为了填饱肚子,30岁之后,行动困难的他为摆脱贫穷而奋争。刚分队,种麦种玉米主要是人力劳作。他不能拉架子车,但胳膊有力气,他挖玉米杆,雪叩从地里往出拉,地里撒化肥,他挽着沉重的粪笼一步一步艰难的抡撒,常常累得汗流浃背。夏收扬场,把自家麦子扬出来后常帮不会扬场的人家扬。
栽辣子时,腿脚那么疼,但他挖坑施肥,在麦行中过来过去,从不歇息,常常顶着五月份的高温,顾不得回家吃饭。他家每年的辣角特别长,加之烤辣时他能自如的把握火候,出炉的辣角朱红色鲜,倍受收购者青睐,也能卖个好价钱。他常帮别人盘烤辣炉的火道。升温快,佈热均勻。
后来栽下了苹果树,他对嘎拉,秦冠,富士系列的品种和习性了如指掌。用哪种肥料,何时防治病虫害,何时浇水,何时疏花,定果量的把握,套袋与气温的关系,脱袋上色的人为把控……都做得恰到好处。他务的苹果个儿大,味美,色艳,果商喜欢,常常订钱一下,整园一次性出售。极少有下检果。价格比别人高。
村上人常请万明介绍经验,帮别人修剪,帮别人嫁接优良品种。也不收钱,管一顿饭,一包茶叶,一包烟就行了。
万明乐于助人。帮邻居盘炕,拆房,盖房,缚笤帚,扎扫帚,修自行车架子车,接电线,接电表,等等,只要他会,有求必应,人缘极好。
收入相对于以前,一年比一年好。挪了院,换去了土房,盖了漂亮的新房。架子车换成了三轮摩托,他自己驾驶,拉运化肥,粮食,苹果。
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孩子们的教育抓得很紧。他的腿脚那么疼痛,但他不轻易拉扯文娟和亮亮,让他俩安心读书,一直供给读到中专。孩子们也很懂事,发奋图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得踏实并且很有成绩。文娟亮亮成家后都在西安买了房子买了小车。

万明对文娟亮亮的孩子也特别疼爱。去牛奶场取奶,学令时接送上学,寒来暑往,风雨不避。
这一切的成绩,身体健全者取得实属不易,对于残疾了腿足,磨难了37年的万明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这也真是一个奇迹!
世界百米短跑冠军博尔特以9.77秒显示了人类极速运动的极限,奇迹!
万明以残疾人37年养活五口之家亦展示了人类经受磨难生存的极限,奇迹!
在他的身上闪耀着无比坚强的光辉。这种闪光,不仅是年青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是活着的人们的楷模。
67岁了,孩子们不要他再受磨难了,挖了果树,接他去西安享受一下安逸的生活。可他却走了。多么令人伤感。
万明走了,邻居们少了一位乐于助人的好村民。
雪叩失去了一位勇敢有担当的丈夫。
儿女们失去了一位坚强的父亲。
孙子们失去了一位慈祥的爷爷。爷爷的故事成了一生的传奇,爷爷的疼爱,成了永恒的记忆。
弟兄们如同鹡鸰鸟失散在原野上。以往,不论哥或弟走进空寞的村子,只要看到万明的身影,立刻感到亲情依然的存在: 有问侯,有农家饭,有茶水,有板凳,有笑语……
你怎么说走就走,不言而别,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万明,但愿通往天堂的路上没有坎坷,没有疼痛,没有磨难。兄弟一路走好!
兄弟姊妹们挥泪向你告别了!
己亥年十月初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