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恋
文/洋洋得意
诵读/华丽人生
网络发展的很快,打电话不算超前了,视频微信竟成前沿,群里一声招呼咱村唱大戏,千里之外的人分分秒秒悉数尽知,在外拼搏的游子女客,只要得空都往家里赶,恰逢九九重阳节,我一下点燃了回家的念头,戏是引子,似懂非懂,与家人团聚,看看村里变化,见见父老乡亲,与儿时的伙伴聚会,久违的大锅饭勾起了味蕾,引力与诱惑让我即刻返程!
说走就走,交通方便,虽说沿途深秋的风景宜人,但是途中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力,归心似箭,路上没有停顿,六个多小时车程,缩减了将近个把钟头,下午岀发,深夜到家!
唱戏一般分三天,头天起戏没能赶上,第二天正日子最为红火,靠近榆林的门外人基本都回来,点香上布施祈求神灵佑之,图个吉利平安,学子锦绣前程,生意人日进斗金,听上上辈的人说,村的老爷庙很显灵,倒是也神奇,十里八村数我们村大学生最多,各行各业工作的人都蒸蒸日上,早在六七十年代县城方圆岀了名的文化村,现在更是辈辈岀人才,成为区域茶余饭后的佳话,唱戏一般是为了许愿,福佑全村老小安康,鹏程万里!
我这辈同龄人多数对戏不太懂,咿咿呀呀图个红火热闹,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闹秧歌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闹新春以及群众休息娱乐的重要活动,重阳节也不例外,秧歌肯定少不了,吹鼓手 家丝一响,人们蠢蠢欲动,但凡是陕北人老幼都会,只是有层次高低区分,大至八九十岁老人,小至几岁的孩童,扭几个小时不成问题,伞头领队,彩绸飞舞,花扇翻腾,变化呈现出各种方阵,现编现唱,酸曲对白,笑声彼此起伏,掌声与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锣鼓喧天秧歌飞舞把重阳节推向了高潮!
最后的一天是杀戏,村里的人越走越少,我独自一人闲散地走在村里的角角落落,不由自主走在通往小枣塔的山路上,数年不走感觉崎岖不平,杂草丛生甚是难行,好在心里有种信念重拾儿时的那份情结,不觉路远,只顾赏景;那重重叠叠的山峦,那枣林如海植被如茵,那万道纵横的小径,让我置身于仙境流连忘返,浑然不知道哪条是我回家的捷径,我苦苦的回忆着曾经熟悉的那条路……
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诗意,想故乡的爸爸妈妈,父老乡亲,曾在那熟悉的土地上生活过,一场梦惊醒多年的眷恋,生我养我的故乡……
为了生活,跋山涉水离开故乡,为自己和孩子打造了新的家,时隔多年又突然觉得,离开好多年的故乡和父母才是自己的家自己的根。
夜里,秋风冷雨拍打着窑窗,我思绪万千,心潮在胸口纵横,终于编织成一个又一个的动人的画面……想起儿时满路跑着滚铁环,井边杨柳下扭麦麦吹口哨,窑洞房檐下掏麻雀蛋,河勾里抓蝌蚪,大勾里浮河捉鳖…依稀的记忆,拾起岁月的痕迹。故乡,离你已快二十载,每次的回家都有新的变化,曾经的田地都成枣林,如今杂草比庄稼长势旺,世道变了,观念大不一样了,收入全凭外面扑劳。有人说我变了,是啊,时光偷走了一切,故乡变了,曾经年轻的父母霜鬓白了,亲人变了,我也变了,都变老了。原来的大村里,已不在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场景,老窑洞破烂不堪野草满院甚是凄凉,记忆中硷畔上旺盛的槐树都满目疮痍。阳圪佬佬没有了当初小熊孩子的戏闹,曾经的喧闹也消失了…
自豪的是我们村一直是先进集体,早在几年前已经有了新规划,和旧窑洞成明显反差的是,新农村发展日新月异,户户通油路,家家自来水,村貌焕然一新,新建广场也大,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戏台很阔气,学校改造成幸福院,上了年龄的老人都可以去养老,政府补贴大 火食好,老有所养,子女们在外也能安心工作;加上村里有个好书记,带领乡亲攻坚克难,村里大小事务干得井井有条,每每提起,都说共产党好!
故乡,时光拉得越长越是怀念。岁月的磨砺让我更牵挂,故乡的温情,多少次让我魂牵梦绕,记忆在岁月中轮回,悸动的心,在梦醒的那一刻眼角挂过泪滴……
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换了节日的衣裳,走在雾气缭绕的枣林,思绪万千,老去的岁月中始终牵着我的灵魂,我不是故乡的过客,我身漂泊,我心永驻故乡,大沟边有我的过往,高高山上有我追过野兔的痕迹…
勿忘我,我是您大山的孩子,曾在故乡的面窄沟抓鱼,在凤凰山挖甜麦麦,龙背硅捉蝎子,心里刻着的记忆,已稀还在脑海里环绕…
一缕轻烟,一丝乡情;一声呢喃,一滴乡泪。故乡,我的仁父,我的慈母,我永远都是您的孩子!
2019.1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