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尼亚加拉大瀑布
文/蒋怀文
在30年前的地理课上,我平生第一次听说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名字。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那时就让我对她心驰神往。今年7月8日,我终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年少时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为了一睹她的芳容,我们一行人从波士顿出发,在长途汽车上颠簸了8个小时才到达水牛城。第二天早晨,我们还未倒好时差,睡得正香,“万恶”的导游就把我们吼了起来。吃过简单的早餐就出发了。旅游大巴行驶大约一刻钟,大伙迷迷糊糊中,导游突然大声说:“请大家往左看!”只见左前方水雾蒸腾,好像冬天里一口呲呲向上冒着热气的庞大温泉池。这让我们精神抖擞,恨不得马上见到曼妙的她。车刚停稳,大家蜂拥而出。买票、排队乘电梯而下,穿上蓝色的雨衣,等待着坐船。那隆隆的轰鸣声震人心魄,与周围的人说话得高声吼。等了大约20分钟,我们就登上了白色的游船,待游客坐好或站稳后,游船便启动了。

尼亚加拉大瀑布由美国瀑布、新娘面纱瀑布和马蹄瀑布三个瀑布组成。前两个在美国境内,后一个在加拿大。我们首先见到的瀑布就是美国瀑布。她宽而扁,落差大,水量也大,水雾亦大。白练似的水,自上倾泻下来,溅起上百米高的水花、水雾。我们站在甲板上,很难看清她的真容。水雾直往袖口和领口灌,拿起手机赶快抓拍一张,又火速把手机放回雨衣里,避免手机打湿。游船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逃跑着向新娘面纱瀑布直奔而去。新娘面纱瀑布比美国瀑布要窄很多,宽度只有40余米,但高度有近100米,气势磅礴。因有很多新人在此拍婚纱照而得名。可能是她规模小,水量小,溅出的水雾也小,这让我们有机会将她端详了一番。

船慢慢驶入第三个瀑布---马蹄瀑布。她非常宽,成U形,似马蹄,宽度至少有500米,水量更大,气势更足,向前冲的劲也更大。水雾翻腾,只听见阵阵轰鸣声,如雷贯耳。此处没法用相机、手机记录下来。我当时想,只要将她滂沱的气势和雷鸣般的轰鸣声收藏在记忆里就行了。突然,游船驶向了她的侧边,摆脱了她的水雾,我们可以拍照、录像了。真好!刚才的担忧全消失了。待我们欣赏够了,船返回码头,游客陆续下船。导游此前嘱咐过我们,下船后不要脱掉雨衣,我们还要登上美国瀑布左边的观景台。在那里可以从侧面领略到她磅礴的气势、氤氲的水雾、美不胜收的彩虹。我们拾级而上时被水雾裹得严严实实,鞋也湿透了。导游的话一点不假,我们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鞋打湿了,我只好打着赤脚乘电梯回到地面上的观景台。在那里可以从左侧更直观地俯瞰到三大瀑布。只见河水向前奔腾,义无反顾地坠入深谷。难道水也做好了粉身碎骨的准备?浅蓝浅蓝、清澈见底的水到了悬崖边,在跌落峡谷前的瞬间变成了汉白玉,亦或是石蜡,油亮油亮的,圆润而饱满,让人顿生怜悯之情。呆在河里不好吗,非要往下摔?还那么决绝?哦,我渐渐明白了,不坠入深谷的水,哪有这惊艳的美,醉人的美,绝世的美!

离开地面观景台,我们沿着悬崖边的小道来到了美利坚瀑布前。水依然马不停歇,一往直前跃入深谷,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她无视我们的到来,也不管不顾我们的感受,淡定从容地向悬崖奔去。这让我们有点小失落。步行半小时,我们来到马蹄瀑布旁,她位于尼亚加拉河上。尼亚加拉河水面宽数百米,水流量大,水清而浅,能看清里面的水草。水依然是奔涌向前,毫不犹豫地坠入深谷,发出阵阵轰鸣声。水雾蒸腾,雾气氤氲,如梦似幻,美不胜收。加之有彩虹点缀,更让我们瞠目咋舌,不由得感叹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生能得几回游?我多想踏着彩虹,遨游加拿大。有点小遗憾的是:我们站在这里看不见她的全貌,仅能窥见加拿大那一端的一角。不过也够了,我们已看到了她的果敢,她的奔涌向前,她如凝脂般的身姿,领略了它震人心魄的气势,欣赏到了她无与伦比的美。尼亚加拉大瀑布是我此行去美国最想看的景点,圆了我年少时的梦,她那波澜壮阔的风韵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蒋怀文,男,1970年生,中学英语教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些豆腐干文章,翻译点英语小故事,2000年前曾在《重庆晚报》、《青年文摘》、《青年博览》、《当代先锋文学》等报刊、杂志、微信平台上发表过20余篇散文和译文。中途搁笔15年,最近又开始零星的写些散文,以充实自己的生活。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期待你的加盟
散文主编:吴北平(试用)
现代诗歌主编:刘君芝(试用)
古诗词主编:黄青(试用)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