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韵清清净尘心
文/寒 冰
用“清清”二字,形容竹子的逸趣高韵,是我几十年来亲竹、爱竹的人生体验。“清清”包含三层含义:一曰风骨清瘦,如仙如鹤;二曰气韵清雅,如水如月;三曰色形清凉,如玉如冰。“尘心”者,俗人之心也,凡人之心也。我之所以用“竹韵清清净尘心”名题,一方面是在肯定竹韵对我心性养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意在告诉他人,亲竹、爱竹的的确确是修心悟道的良方。我本是来自黄土高原的北方人,但长期在长江流域的城市工作、生活,这里的山山水水中,广泛地生长着箭竹、金竹、毛竹、墨竹等。随处可见森森的竹林,年年可食鲜嫩的竹笋。生活中常常可见竹雕、竹椅、竹屏、竹瓶等工艺品,竹筐、竹篮、扫帚、蒸笼等生活用品。我与竹子初次相识,是在郑州求学期间。星期日无事可做,便来到公园游玩。一进公园大门便被一片绿莹莹的竹林摄去了魂魄,久久地伫立,凝神静气地观察,像遇到了一个钟意的少女般忘情、失态,并发出了相见恨晚的声声喟叹!后来的几十年间,我常常与竹子为伴,有时独自在竹林中漫步、思考、诵读;有时与朋友一起在竹林中嬉戏、野炊、摄影、写生。听溪流淙淙,听鸟语啁啾,好一派浪漫的田园野趣生活!

竹子,与梅兰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与松梅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四君子”者,谓其有君子之风;“岁寒三友”者,谓其有不畏严寒的品性。竹子,虽没有梅花般的俏丽、菊花般的耀目、兰花般的芳香和松柏般的伟岸,但竹子自有竹子的风韵。它高节虚心、刚直不阿、疏影离离、气韵清清,十分的惹人喜爱,万般的被人颂扬。古往今来,爱竹、养竹、画竹、诗竹之士,不仅喜竹之外形,更爱竹之内涵。无不把竹子当作修身养性之楷模,在房前屋后、庭院公园、池塘溪涧边广泛种植。园艺爱好者还用竹子制作各类盆景,是盆景大家族中备受青睐的一类。竹,实在是浸透了华夏文化、民族精神的时代尤物。古往今来,喜竹、养竹者千千万万,但真正达到如醉如痴程度的文人雅士却只有两个。一个是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另一个是清代的书画家、诗人郑板桥。东坡居士有一首名扬千古的《於潜僧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於潜是古代的县名,在其南二里有一寺院,寺内有绿筠轩,以竹点缀环境,十分的幽雅。苏东坡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借题发挥,既歌颂了竹子的风雅高节,又批判了世间的物欲俗骨,出语精警,议论精辟,发人深省,可谓咏竹诗的极品。苏轼还有一首《霜筠亭》诗“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大意是说刚从笋壳中破出的新竹有些幼弱,不太挺直,但已有了耐寒的仪态;要真正看到它傲对霜寒的样子,就要等到秋风骤起,花粉凋落的时候。这是一首著名的竹之赞歌!

郑板桥老先生一生酷爱竹子,不仅种竹、养竹,而且画竹、咏竹。竹子成了他生命的主旋律,大有林和靖老先生“梅妻鹤子”般的癖好。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他对《竹石》画的题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形象地道出了竹子的坚毅品格。他在另一首《新竹》诗中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讴歌了竹子的旺盛生命力,道出了新生事物的发展需要给予大力扶持以及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人生哲理。而真正让他载誉青史的是《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该诗写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诗人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的萧萧之声,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最后发出感叹——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真有范仲淹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竹子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备受人们喜爱。从古至今,人们都敬重竹子,在中国民间有“竹报平安”的年画,竹子被赋予了吉祥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人更是从种竹、养竹、观竹、赏竹中总结出了《竹之七德》:“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喜群;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好一个《竹之七德》,真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概括得精当、全面,令人不得不信服。我曾经写有一首《七绝.咏竹》诗“空心绝欲节节高,寂寞修行苦煎熬。酷暑相逼发清气,寒风侵扰敢怒号”,可以说是“歌以咏怀”吧!我之爱竹、赏竹,以竹为伴,不仅是因了竹的万般风情给我以艺术的享受,更是因了竹的自然天性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斗霜傲寒,不畏世俗颠覆,不受尘世打扰的优秀品格,给我以哲理的启迪,指引着我人生的航向!

寒冰,原名仲金瑚,甘肃会宁人,大学文化,地质工程师,从小爱好古体诗词,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当代先锋文学》等微信平台发表诗词、散文、杂文、科技论文、集邮文章百十篇。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期待你的加盟
散文主编:吴北平(试用)
现代诗歌主编:刘君芝(试用)
古诗词主编:黄青(试用)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