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留言
文/盛秀丽
与其说我是被晨光唤醒的,不如说枝头的鸟鸣更觉婉啭。风把秋天吹奏成年轮交响曲,哪一个季节的变换不是一场岁月的盛宴?独坐窗前,我把目光沉浸在文字的河流里。“恭喜你的留言入选为精选留言!”不知从何时起,喜欢在公众号推送的经典美文后面留下自己的独特心语。就在刚才,在我赏读余光中的散文《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的短暂时光里,窗外的雨也变得淅淅沥沥。隔着雨雾,感觉心中泛起一片绿色的田畴,翠意弥漫,雨脚如织,这是诗人为自己写的一曲挽歌吗?为何感觉此时读到的这篇作品就是一种祭奠!听过他如歌的吟诵,丝丝白发映衬着几多乡愁。其实,无须发声,望向他,耳畔就泛起黄河长江的涛声,泛起白玉苦瓜的微芒,泛起母亲故乡的依恋。如今,前尘隔海,诗人不再,小编是要用这一季敲打屋檐的冷雨,再续一场杏花江南的梦吗?为何寂寂的油纸伞下,一个背影模糊又清晰!聆听这漫漶过五千年史籍的雨声吧,不要惊醒了他浸在天堂的梦。送走于光中,去拜访三毛,在她的《雨季不再来》里,白先勇老师的形象儒雅,敦厚,体贴入微。第一次在公众号读到白先生的作品《那晚的月光》,心中的欣喜无法言说:“亲,多刊登一些台湾作家的作品,对台湾,我们仿佛除了三毛,除了席慕容,除了琼瑶,其他知道的就不多了,我想读龙应台,读张晓风,读简媜,让我们和他们多接触,多一些思想上的交流,多一些心灵的震颤和呼吸。”酷爱张爱玲,读过她的《半生缘》,也读过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胡兰成对她的评价可谓带着世俗的中肯。张爱玲是世俗的,也是怨毒的,她决不吝惜向世人展示那袭华美的袍子,同时也更加清晰的向你指出爬在上面的虱子。在读完她的小说《留情》之后,我顿开茅塞:“原来,在张爱玲的眼睛里,所有的爱情都是千疮百孔的,所以才这样冷眼旁观,没有一丝温热的气息。”

有人说,读书就是读自己,如果这个命题成立,那么我们读过的每一篇散文,每一首诗歌,每一个小说人物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全新的我,总结,升华,用心雕琢,匆匆写下的简短留言,是对写作者的尊重,更是对自我的不断审视。偶有闲兴,也逛淘宝、微店,文学来源于生活。一家我喜欢的床上用品店在网上公开招聘,于是习惯性动作:“人缘好,生意好,一年更比一年好!”留言不久即收到回复:“这才能要超过小编了,请问你是专门来砸小编饭碗的吗?”我轻笑一声,默然离开。永远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性,这是每一个读书人共有的特征吧,对生活的深切眷恋加上浓得化不开的文学情结,才有了笔下这活泼泼的文字,活泼泼的生命。眼下,秋意渐浓,各大公众号争相推出关于秋的名篇佳作,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鲁迅的《秋夜》,真可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最令人感动的是名家散文连续推出老舍先生的《济南的秋天》和《北平的秋》两篇佳作,对照阅读,情趣盎然,此等快意,岂能不诉诸笔端:“写的太美了,与先生笔下济南的秋天不同,那是静,这是动,北平的秋天绚烂到让人沉醉。”沉迷阅读?不,小心思还是有的,在陈忠实的散文《原下的日子》底部,小编特意加了说明:“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朋友可以在文末留言,我们会选出留言最用心的三位读者送书。”盛秀丽,女,1971年7月生于河南平顶山,现为郑煤集团职工,故乡的山水给了我聪俊和灵秀,火热的生活促使我一次次运笔成文,曾有多篇作品发表在《郑州矿工报》、《当代先锋文学》、《都市头条中国文学》上,相信写一个字有写一个字的欢喜。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期待你的加盟
散文主编:吴北平(试用)
现代诗歌主编:刘君芝(试用)
古诗词主编:黄青(试用)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