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 10 条写作建议
原载《河南诗人 》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 奥地利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生于铁路职工家庭,大学攻读哲学、艺术与文学史。1897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遍游 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征入伍,1919年后迁居瑞士。里尔克的早期创作具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如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 梦幻》(1897)等。但内容偏重神秘、梦幻与哀伤。欧洲旅行之后,他改变了早期偏重主观抒情的浪漫风格,写作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表示抗议,对人类平等互爱提出乌托邦式的憧憬。著名作品有借赞美上帝以展现 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精神矛盾的长诗《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和《新诗续集》(1908)。晚年,他的思想更趋悲观。代表作为长诗《 杜伊诺哀歌》(1923)和诸多14行诗。
里尔克在1903-1908年长达五年的时间
与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书信往来
解答关于创作、人生、爱与孤独等诸多问题
今天小编从中摘录了10条写作建议
愿为写作道路上的迷茫者提供些指引

1
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琐碎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个原人似的去联系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
2
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做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
3
静静地严肃地从你的发展中成长起来;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回答会更严重地伤害你的发展了。
4
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这才是艺术地生活,无论是理解或创造,都一样。
5
艺术家是:不算、不数;像树木似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来到。
6
不要让你被暗嘲(反讽)支配,尤其是在创造力贫乏的时刻。转向伟大、严肃的事物吧。寻求事物的深处,在深处暗嘲是走不下去。
7
对于你心里一切的疑难要多多忍耐,要去爱这些“问题的本身”。
8
现在不要去追求那些你还不能得到的答案,因为你还不能在生活里体验到它们。一切都要亲身生活。现在你就在这些问题里生活吧。
9
你身边的都同你疏远了,其实这就是你周围扩大的开始。
10
去思考你自身负担着的世界;至于怎样称呼这思考,那就随你的心意了;不管是自己童年的回忆,或是对于自己将来的相望,——只是要多多注意从你生命里出现的事物,要把它放在你周围所看到的一切之上。你最内心的事物值得你全心全意地去爱,你必须为它多方工作;并且不要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解释你对与他人的态度。
编后的话:
感谢《河南诗人》!感谢原编者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