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最早的中国
月蓝牙
女娲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补天的七彩石,一块掉落了,成为了九州,那是遥远的上古。
到了远古,那洛河伊河汇集处成了夹河滩,又叫二里头。
远古里,那个大禹,“栉风沐雨,亲操未耜,三过家门而不入,疏河浚川,平定水患,凝聚民心,撃划九州”,治理河道引水造田,鱼肥稻香。人们在四季里耕耘,一块打火石撞击出生活,有了工具,玉石,陶罐,有了夏都。赫赫夏都,厥土生民;巍巍华夏,宅兹中国。
这片五千年的土地,晨风领我轻轻走过。仿佛天地间打开了一扇倚天般的天窗,让我望到先祖的足迹,城廓,稻秫,房屋。
那太阳的深处,给了二里头一束最亮的星光,二里头的工匠们还在守候着炉火,满窖都是喜悦沸腾的宝贝,它们咧着各种笑口,装着历史装着岁月踏上兴邦之旅。
那月亮的余光,照着蒹葭苍苍,窈窕淑女,在水一方。那碧蓝的天空下,鼓乐齐鸣,男婚女嫁,你耕我织,其乐融融。
那黄土尘烟中,将士远征,守卫边疆,英雄逐鹿,壮士卫国,无数黄昏下弥漫着家人无尽的思念。
这里的每一块土粒,每一块瓦砾,或许都能探出一本竹简,记录和篆刻那个远古时炎黄春秋的故事。
中原之中的夏都,一部折叠的厚厚的线装古书,五千年告白,二里头和日月同辉。

二里头,我吟着你的名字,挥之不去的厚重,它刻下了多少王朝的背影,又迎来多少家国的兴盛。
二里头我带走你岁月的红叶,带着九鼎玉皇的自豪,我是二里头的后人,我是洛阳中原人,我是中国人。
凝视那不多的方块字,却藏着这样伟大的秘密——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这里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都城,这里上演过夏的繁荣和夏商周三代王朝更替的壮阔史剧。
我寻找的龙图腾就在这里,东方巨龙不再是传说,3700年前的二里头绿松石龙,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龙”,它为汉族乃至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从此中国龙从这里腾飞。绿松石龙罕见,而更罕见的是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刷新了中国所有早期龙形文物。
中国龙,出生在“天下之中”洛阳平原的二里头,出现在中国第一个王朝夏都,它是天经地义的‘中国龙”。

龙翔万象,960万公里的土地上从此被松绿浸染的郁郁葱葱,中华民族的子孙在这里制作出属于王朝的青铜礼器、陶礼器。它的名字爵、蛊(gū)、盉(hé),代表着王朝的最高赐予,它像夏都的眼睛,传到哪里,哪里就有夏都耀眼的光辉。
二里头,吹响了集结号,用礼乐征服了世界。这里曾经规划有序、布局严谨,其金玉共振、礼乐相和,奔腾华夏、戈兵攘攘,呈现出统领天下的中央王朝气象。在这块土地上,五个“中国之最”还有谁能拥有?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最早的车辙痕迹。
一行双轮车轮印压过,就能把中国双轮车辆的发明至少300年的推进。

二里头脚下每走一步都能震动人心,这片神秘的土地,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新的辉煌让世界震惊。
二里头华夏第一都,远远望去,那壮美的紫铜色渐渐融合在天际的尽头,威仪四方的恢弘气势挥之不去,我站在这里看到了古老华夏的雄姿,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昌盛繁荣,而中国巨龙正带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腾飞在世界的东方之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