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科技报
你是一颗火种,点燃孩子梦想;
你是一把钥匙,开启家长心房;
你是一座山脉,铸造师者辉煌
浩然大爱 花见花开
——记中原领航实验学校初中部九(5)班班主任王浩
本报记者 刘剑萍 吴 莹 闫佳琳
2018届成绩年级倒数的女生张萍(化名,下同),处处跟家长对着干,家长对孩子束手无策,初三幡然醒悟,毕业考试成绩将近600分,被我省名校录取;
2019届林森在七八年级成绩稳居全班最后5名,年级后30名,中招时考了501分,升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月考数学考了136分,物理87分,化学92分;
2018届的郭阳阳,初一初二问题不断,家长觉得将来只能读中专或者技校,没想到毕业时考入了号称“小三甲”之一的郑州七中;
诗雨成绩从全校四百多名,一步一步前进到一百多名,中招考了六百多分;
家长对其失去信心的聂梦,600多分考上郑州市实验高中;
全校倒数30多名的博雅,考上郑州外国语学校……
与以上情况相对应的是,他教化学课,2018年郑州市七八万考生中满分144人,仅他教的2个班就有13人;2019年中考化学全市28个满分,他教的学生2人满分,56人49分(满分50分);
他当了八年毕业班班主任,每年都是接手最差的、问题多多的班级,但是中考成绩都是稳居同类型班级第一名。
他是谁?他凭什么?

王浩(左一)与学校其他老师一起宣誓。
第一乐章 风乍起,一池春水起波澜
他是王浩,他是中原领航实验学校初中部九(5)班班主任兼化学老师。王浩2012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他凭着一腔热血和过硬的专业水平,一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从教伊始,王浩接手的班级就不是一般的班级,这些班级都是“差班”,他教的学生不少是家长眼中无可救药的“坏孩子”,甚至一些学生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但王浩不信邪,他用自身的行动挽救了一个个可能走上歧途的孩子,从未辜负每一位家长深深地期盼。
开头提到的张萍是2018届班女生,非常叛逆,成绩年级倒数。进入九年级的第一天,孩子的妈妈找到王浩哭诉:“王老师,我现在对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能不能帮帮?”实际上,刚开始时,孩子非常排斥跟王浩沟通。既然直接交流行不通,那就采用迂回战术。每天早中晚,王浩老师雷打不动地给她写三张小纸条,内容从生活上的嘘寒问暖,到学业上的批评表扬。坚持到第12天时,女孩来到办公室,向王浩鞠了一躬:“王老师,谢谢!”说完这些,孩子转身走了。那一刻,王浩知道孩子有救了。后来,这个女孩如愿以偿考上了心仪的高中。
2019届九(3)班博雅,刚上九年级时在全年级470名学生中排到了440多名,王浩老师一次次地找孩子的父母谈心,苦口婆心地劝说,希望他们千万不要放弃孩子。孩子父母为王浩老师所感动,重新开始关注孩子、鼓励孩子。王浩老师又回过头来反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最终博雅感动得流下了泪水。中招时,博雅以全年级第五名的成绩被郑州外国语学校录取。

王浩老师之所以总能改变孩子精神面貌,是因为他幕后做了许多功课。开学前,他通过多种途径,向原来的任课老师详细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表现。接手班级以后,王浩老师又马上开展与学生的谈心活动。对于缺少关爱又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他与他们打成一片,但孩子犯了错毫不手软;对于性格内向的女孩子,他经常给她们写“情书”,从做人的道理,到青春情感,纸短情长,让她们觉得他就像“大哥哥”一般;为了减轻学生们的压力,他调动一切手段把教学任务在学校内完成,八年里没有布置过一次课外作业;为了鼓励成绩落后的学生,他甚至在小测中悄悄透露考试题目;他“巧立名目”,在班里自费设立奖学金,让大部分孩子都能得到奖励……他坚信教育就像绵绵细雨一样,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只要持之以恒,再冰冷的心也会被感化。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那些曾经的“坏孩子”“后进生”在这里像雨后的春笋,尽情地汲取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
第二乐章 爱相随,一季风雨换晴天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2018届,他带的九(3)班有39位毕业生,家长送来39面锦旗;2019届有54位毕业生,他收到了54束鲜花。一面面锦旗,一束束鲜花,饱含了学生与家长的真挚谢意。
然而,面对成绩,王浩早已风轻云淡。而他对教育的追求,已和自己的内心一样,踏破一季风雨,唯有爱相随。
2018届学生时一杉家是外地的,身体素质不太好,经常生病,偶尔还要在医院小住两天。王浩就跟孩子说:“小病小住院不用跟爸爸妈妈说,郑州还有王老师呢,不会让你受任何委屈。”因为时一衫是女生,王浩不方便照顾,他就让爱人和妈妈轮流去医院照顾孩子。今年毕业班的宇烁妈妈说,当王浩到郑东新区医院看望自己生病的孩子时,感动得连医护人员都流下了眼泪,孩子更是倍受鼓舞,师生真情相拥,一切尽在不言中。事实上,王浩老师参加工作八年来,不管哪个学生生病住院,他都要去看看,学生家长生病,他也尽量去看,这其中蕴含的对学生的爱,令所有的学生和家长深受感动和倍加珍惜。


中原领航实验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平时孩子们的衣食住行都在学校。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王浩老师记住了每一个孩子的生日,每两个月自己出钱给孩子们集体过一次生日。孩子们在学校要穿校服,他每周四下午会统计哪些孩子的校服外套需要换洗,换下来带回家用自家的洗衣机统一给孩子们清洗。去年冬天一模之前,班里的孩子林森的冲锋衣上粘了泥水,王浩洗完孩子的衣服已经夜里12点多了。王浩爱人说:“衣服就放洗衣机里洗,你为啥不去睡觉?”他回答说:“我得等着洗完拿出来在暖气片上烘烤,孩子明天一大早升国旗还得穿呢。”对于学习有些许进步的孩子,他自费请他们吃“小灶”,他曾经一次包200个包子,奖励同学们。
因为仅靠夫妻工资生活,王浩夫妇的经济条件并不宽松。“有一次假期我去送外卖,送到一看,竟然是一位学生家长,当时感觉好尴尬啊!”王老师挠着头羞涩地说道。然而这件事,在所有家长和学生的眼中,却是令人感动、令人尊敬。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让孩子感受到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关心与爱护,他们就会像阳光般灿烂。因为践行了教书育人的理念,王浩老师被家长们私下里称为“最牛翻盘手”,还被孩子们尊称为“浩哥”。他这种无私的大爱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每一届孩子和家长们的心中,并且生根发芽。
隔三差五,风雨无阻,总会有考入高中的学生,来到母校看望王浩。有的孩子升入高中,把家长一栏填上王浩的名字。担任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自己的孩子不足一岁,王浩却以“代理爸爸”的身份参加高中学生的家长会。
第三乐章 齐声赞,一片丹心暖人间
教育孩子有多难?面对那些弃学、网瘾、抑郁、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自杀的青葱少年,无数人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
在王浩看来,教育孩子并不难。 每接管一个新班级,王老师首先要召开两次家长会,第一天开一次,与学生熟悉一周后再开一次,调动起所有人的沟通热情后,更是有无数大大小小的会等着家长。王浩的家长会,不在表扬,也不在批评,更不是紧盯着学生的成绩不放,有的只是为解决问题而绞尽脑汁的思考,为更进一步提高而进行的一系列讨论,一旦发现家长的疏忽或过错,更是毫不留情地批评。一场三小时的家长会常常能延长到七八个小时,家长们都不愿走,仍然争着要跟王老师继续讨论。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学生,开个家长会却能来八九十人,不仅孩子的父母都来,爷爷奶奶也想来,甚至亲朋好友也来取经。
王老师以一己之力感动家长,用自身行动带动家长,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在行动上做出对孩子有利的事情,而非一味地逼迫孩子、埋怨孩子。正是王老师的切实举动,让看着孩子叛逆却束手无策的家长们寻到一剂良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最需要的正是家长与老师的合力。
让每一位家长真正把王浩当朋友,发自内心地尊敬他、爱戴他的,正是王浩从未改变的初心,一片只是为孩子着想、为孩子打算的赤诚丹心。九(5)班学生家长一飞爸爸看着孩子在班里变得活泼开朗、认真学习,觉得自己在单位上班也充满了快乐,家庭和事业顺风顺水。9月24日,看到开学一个月后,孩子的学习态度发生巨大改变,九(5)班蔚航的爸爸备受感动,多次写诗表示感谢并积极投身家委会工作。只要是王浩老师教过的,几乎每一位家长都有这种感觉。
曾有一个学生把王浩的爱比作荔枝,“外硬而内软”。而这正是王浩的教育理念,“该批评的时候批评,该表扬的时候表扬,有时也吵,有时也骂”,但最重要的是感受孩子内心最真实、最脆弱的角落,用自己的爱换得孩子们的真心。


“我是领航人,我怎么样,领航就怎么样。”这是王浩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既包含了他的个人追求,也包含了中原领航实验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学校教学副校长聂小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领航的精神是团结、拼搏、高效、匠心,这四个词在王浩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领航之所以不断进步,年年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因为有一批像王浩这样的优秀老师。”
做一个好老师并不难,难的是数年如一日,既操心学生学习,又处处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当王浩被问到动力之源时,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以后遇见什么样的老师,我就努力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一个优秀老师能量有多大,他不仅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更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为社会培养一批敢担当、知感恩的合格人才。我国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王浩老师正是践行这一要求的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