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
蔡一呜的诗路历程(三十四)
1934年初春,蔡一呜还在南京,闲暇时去拜访了袁枚的故址,并作了《过随园故址》一首七绝,诗中写道:“春寒料峭城西路,太史园荒我独来。一代声华书卷里,百年台榭野花开。诗人合住名山老,县令原多翰苑才。此日秣陵重怀古,断碑剩字认莓苔。”随园,在南京小仓山北岭,清代袁枚的住址。袁枚(1716~1798)清乾嘉时期的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死后葬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秣陵,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苏名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秣陵县。秦汉以后秣陵一直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三国吴,孙权才把中心移向金陵,因此有“先有秣陵,后有金陵”之说。诗中借指南京。蔡一呜眼见的随园,才100多年过去,已是满园荒芜,残垣断碑。
这一年的2月15日,是蔡一呜妻子30岁寿诞,然而远在南京,只能寄上“遥遥千里路,草草一篇诗”。在此前一年,是蔡一呜30岁初度,时陈仲陶曾赠文为祝。陈仲陶温州人,在蔡一呜的诗存中,他经常提到此人。
大约这一年的4月间,蔡一呜离开南京回故里,他写了七绝一首,《离京口占》:“棲迟三月石头城,旅邸殷勤感友生。忍把春光轻辜负,故因归去过清明。”蔡一呜离京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回家清明祭扫先祖。
一路上,蔡一呜应该经过许多地方,但他只留了《过句容》一首诗,诗中说:“轻车落日傍荒城,行矣还趋细柳营。不信故人偏惜别,一杯相对纵谈兵。”句容,于西汉元塑元年(前128年)置县。地处苏南,东连镇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东南门户。
蔡一呜回家后一连写了多首诗:
《还家后感赋》
《王希逸陈仲陶邀游茶山林泉邨家有作》
《感怀》
《陈仲陶谷寅侯见访作》
《叠前韵送寅侯之京》
《午睡》
《偕友人登华盖山小集容成庵感怀有作》
《纳凉排闷》
《陈幼民自海上归诗以赠之》
《会昌湖泛舟》
《早春喜潘怀素教授归里》
《答仲陶寅侯见访》
《集饮酒家怀笑青闽中分韵得涯字》
《籀园送希逸归上田》
《送泉邨归茶山》
《夜读》
《十五夜望月有怀李士豪东京》
《蕙荃有远行索诗以赠》
《无题分韵得期字》
2019.11.1.夜
简介:古梁,原名邬浩良。民间文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