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作者贺贤人龙江插队留的18岁照片)
北大荒忆旧
——写在上海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
作者/上海闲语
这是一段终生难忘,艰难困苦的岁月,1970年4月27日,我与一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同学在喧闹的彭浦车站,登上了北上的火车,从这天开始,18虚岁的我成了中国千百万知识青年中的一员,开始了长达6年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现实生活。

三天的火车的运行,哭爹喊娘的比比皆是,带队老师也只能好言劝慰,我们这帮学生,嫌火车上的伙食太差了,大声的喧吵,有的甚至把没吃的整个连饭盒都扔出车窗,以视抗议,(在这个时候,我们那里会晓得,到了龙江屯子以后还能否吃上这饭菜了吗)

车到泰康,下了一批学生,他们的命运肯定也与我们一样,到达龙江时,我们一帮身着黄衣的楞小子,小丫头受到了龙江县委及民众的夾道欢迎(也不知是组织的,还是看热闹的),入住县委招待所,饭后我们都怀着好奇之心,逛了龙江正阳街,有人没见过猪,以为可骑,翻身上猪,惊的八戒夺路而逃。事后成为龙江人的笑谈。

(图为龙江县政协戴主席)
一晚相安无事,隔日就被安排上了汽车,奔赴我们即将在那里生活与劳作的第二故乡,广厚公社三村大队,(当时叫红胜大队)广厚公社也是以烈士广厚而得名的,在到青年点时,我们又经历了一场围观,哈哈哈……

(图为龙江县李秘书长)
大队派了退伍军人老陈给我们做饭,(退伍前是伙夫),当天的伙食好像还不错的,大伙吃的有滋有味的,具体吃啥记不得了,当晚的热炕睡的还是蛮舒服的,大队民兵连长周庆车兼青年点带队的,第二天大楂饭,白菜罗卜肥肉乱炖菜上桌了,这样的饭菜,我们真的很难下咽,就似忆苦饭似的,饭后饿了,我们就拿出从上海带来的卷子面,香肠下面吃,前二月我们还可时不时的拿出点存货解解馋,(那时青年点就像共产主义社会一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分彼此),最后弹尽粮绝,饿极时也不得不大口高梁米饭,大楂粥,大咸菜充饥了。

(图为龙江县陈主席)
刚开始我们在与农民一起干活时,只能与半拉子或者妇女队一起,时值春种时期,干早缺水,漫天风沙,一天的劳动,人困马乏的回到青年点,首先得洗脸洗脚,不然泥猴似的都无法入坐吃饭,随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枯燥重复劳作,我也结交了很多农民朋友,经常的让我跟着去家里吃饭,给我改善一下伙食,王步现就是我最好的农民朋友,后来抽调龙江后,我们还经常有联系,我还帮他购买化肥呢,时不时的下乡去探望。

(图为龙江县林主任)
初到农村,我是在好奇向贫下中农学习中渡过的,通过了解,知道了农作物的从种到管理,了解到了蔬菜的生成季节,因为在那时节是见不到蔬菜的,只有土豆罗卜可吃。在以后几年,村干部对我们知青也会特别的照顾,会安排我们看青或结肥等轻松活计,因为我们锄地割地我们是远远不行的,尤其是割黄豆累断腰也是跟不上趟的。

在此我就知青生活中一个小插曲写给大家分享一下,(看后肯定有同感之人)第一年春节将至,我见老陈在垛肉馅,准备包饺子可在春节时吃,我就看到肉馅在翻转时,墨黑的案板黑泥又混入肉馅里搅和翻转呢,想想这东西怎么可吃呀,(以前很少去厨房转悠,根本没想过他在做吃的上那么不讲究),这时己快过年三十了,我一横心,这样的年,我是不过了,取出压箱底的50元钱,(那是妈妈特意告诉我这是我回家

的路费,平时不可用的),大年三十一早的天气,天寒地冻的,我一路疾走到了广厚,坐上班车,到了富拉尔基,晚上到了哈尔滨我姑姑家,姑夫是哈尔滨机务段的,初一坐上了58次返回上海的火车,这天火车真的好空,没几个人,水饺也是免费供应大家的,可想而知,整个列车才几个旅客,这在平时是很难想像得到的场景,因为58次车平时称为强盗车,最挤时我从

哈尔滨上车,人挤人站到济南才捞到坐位,现在想想那时为了回上海一次真的太不易了,直到返城后,才买得起臥铺票,但那时臥铺票是不对外售的,只有机关团体才可电话预约订票的,(好在哈尔滨有人),从96年开始我就没坐过硬板车厢了,那时候年轻力壮,每次回上海都是满载而归,肩上2包,两手2包,也不知道怎么挤上车的,那像现在出门,拉杆箱一拉,悠闲自得,卧铺车厢,不用挤,不用急,太舒服了。

在农村的六年再教育生活,学会了播,铲,收,大队还给我们围了菜园子,自种自吃,搭了猪圈,年未有肉可吃,柴火也划分了草地,自行打草用于烧炕做饭,尽管我们不会干什么,基本以轻松活为主,但记工分还是按同龄人一样,这让有些农民很有意见的,觉得我们就应该是给半拉子工分,好在队长说了算,尽管农村生活很艰苦,在吃的方面与生活环境还很欠缺,但在这几年中,也让我锻练了筋骨,增强了体力,学会了劳动,知道了疾苦,坚强了意志,学会了做人。

北大荒是我们青春的见证,是知青时代的篇章,龙江也是我第二个故乡,今天当我回忆起那么久远的时代,仍然清晰如昨天,历历在目,几番梦回,几番回味。

此次由龙江政协提议写上海知青赴龙江50周年征文,我想旨在不忘那段历史,写给自己看,写给朋友看,写给自己的子孙看,但愿以后不会再有上山下乡,让人回归正常安怡的生活环境之下。
2019年10月3O号下午17点搁笔于家中。











注:文中插图为龙江政协戴主席一行来沪,拜访了上海知青,并盛情款待,席间如此和稭的氛围,让人感动不已。照片解说词贺贤人(闲语)

个人简历:
贺贤人,52年生人,69届上海乳山中学应届毕业生,70年5月1号下乡到龙江县广厚公社三村大队插队落户,76年抽调至龙江县第二建筑公司当工人,96年因胃穿孔手术返回上海养病,2000年办理了病退,正式退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