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堡,秦筑城边墙,汉置衙,明烽燧,名见元史册。居天险大浪口九曲十八弯之大转弯。大河涌出乌金峡,实为巨龙张口,吐纳自如,源远流长。处陇右之地,黄土高塬,坐拥三县交汇,亘古苍桑,气象万千,东生堡子佛手二山,中南倚高塬接连兴隆,左有洮河黄河缠绕,右有关川祖厉簇拥,笔峰西耸,剪金北镇,雷祖青崖捍门,龙盘虎踞,形成金盆如意之胜状。

平堡古镇,历史悠久,文明滥觞。秦祥西陲,汉家重镇,是以修边墙、筑城堡、设烽燧、兴兵屯田,渐成兵家要塞,丝绸驿站。袓厉故城渡,山河揽胜,乃“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之蔚蔚大观焉。

溯文化之源流,神奇沃土,文脉绵长,黄河文化、边塞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千秋物华,万古气紫。大江翼龙展亿万年生灵气概,黄河古象显万代沧海桑田。大浪天险,禹王掌、大禹沟与大禹治水之神奇绝妙传说堡人能详。堡子山、峰台山、阳坪嘴遗址周边出土的马家窑彩陶灰陶,将历史追溯至五千年之前,袓厉故城出土的汉瓦古币,又将平堡的文明史定格在秦汉时代,有史可考,元代平堡曾承担过驿站古丝渡码头之功用,名起平滩站。大浪天险、斩断岘、袓厉故城、教场、点将台、闇门沟、城河里、边墙湾、烽燧台及四十八名军户落籍充分证实,先民以大山为屏,大河为障,筑堡建燧,狼烟滚滚,金戈铁马,练兵点将,防边御敌的纷争与辉煌,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守卫家国的忘我精神写照,乱世抗争,嘉年以河为利垦荒兴农之生活气息。

漫漫岁月峥嵘,滔滔黄河潮诵,堡民励志端行,古镇崛起,舒展雄姿娇容,明清一时物盛民丰,冠以小北京之美誉。先民拓土垦荒兴农,南岭东塬四十里一道滩,井儿沟糜地岘一道红沟后北山,方圆半径四十余里。筑护河,滩头淤泥,宣家湃、八十三份子大、狼尾巴滩、大砂、河道子、水湖、小河道子变沃田,阡陌纵横,水系密布,畜力井刮子更替人力手扶脚踏刮车子;天成车、三合车、温家砂挑车、道腔挑车、郭家滩子挑车,黄河水车替代了井刮子环绕滩堡,惠民利众,涓涓细流沁入田园;复兴渠水贯全境自流浇灌,万亩良田黄金窝,涵润滋养哺育我。群山延绵雄浑无边,庄稼繁茂,绿树成荫,一派景明祥和,紫气升平,滋润一滩万众民生。齐家堡子、二堡子、中街堡子、大滩堡子、小河堡子巍然矗立,豪宅古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街景昌盛,商铺林立,斗行旅店,人来人往,欢乐吉祥。道佛宗教兴盛,宙宇金壁辉煌,庄重雅典。一榫一卯,内涵丰富;一砖一瓦,古朴色香;壁画塑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祖师庙、城隍庙、马祖庙各对戏台,建筑成群,巍峨壮观;菩萨楼、灯山楼、文昌楼东西一线,遥相呼应;蜂窝亭、杨氏贞孝牌坊独具一格,别有风釆;峡口门、古渡口、温家河湾、郭家滩子的龙王庙,沿河固卫,佑护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文峰塔影荡涟漪,夕阳晚照半河红。青包漕运,黄河筏子客来堡补给,大庄子王家,从平到京四十八马站,站站不住别家店;木轱辘车代换驼铃商队,羊皮筏子换成大木船,大河津渡,车水马龙,朝夕繁忙,南来北往,东去西行,水陆货运,四通八达,商贾如云,络绎不绝。每逢圣诞佳节,庆典难免,四县八乡村民,兴高采烈,纷至沓来,纷涌而至。逛庙会摆灯字、闹元宵观灯展、听评书猜谜语、烧秦桧游百病、唱大戏弹小曲、耍社火划早船、舞龙打狮子、擂响黄河战鼓,把庆典推向高潮,神乐民欢神民共欢乐,灯亮火明灯火齐明亮。曾一度三会赶齐,山陕青宁、下边商客艺人云集,又添耍猴杂艺变嬉法,看相算命,比武赛事,买卖交易,货物更多更杂,千种万类,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商客来去满载,满心欢喜。茗饮小吃,清香诱人,会期月余,盛况空前。

开宗先祖,尚武而崇文,承袭秦晋文化,撒播多彩民俗乡风,文化兴邦,书香旺府,设义塾建学堂,文化教育与时而兴旺,武举人、文秀才贡生进士。且有青俊赴省城进京城,求学苦读,研修文理,更有拜师学艺,成名成家。饱学之士以知识造福乡梓,为官主政一方。师道先贤著书立说,诗文言志,翰墨传情,倡行儒雅。有章节小说《平回传》、戏本《赵有祥大保谋》、教科《春明课存》、《云镜轩诗草》、《介门下士》、《入声便记》、《漫游图诗草》、《平堡八景诗》、《医学捷要》等面世。天下贤达,诗朋画友,文人墨客聚会,赏字画、传书道、论画理、泼墨挥毫,丹青脉韵,壁画雕塑,碑文墓志,碑刻匾额,钟磬铭文,谱序卷文,珍藏墨宝,工笔彩灯,祖先遗产,文化瑰宝,熠熠生辉;皮影彩绘,剪纸刺绣,木刻砖雕,民间艺术,满目珠矶,美不胜收。堡邑文化之大环境,焕发着高古典雅,匠心独运,欣欣向荣。清逆回入境,烧杀抢虏,团练民团,奋勇杀寇,王五奶奶,救民于水火,亲临城头,指挥抗敌,李善大战石头滩,斩杀回首马耀龙,威震武林,回乱平息。志士仁人,握珠怀玉,侠肝义胆,助军剿匪,拔雾启智,开明开放,图强创新,勇于争先,壮哉美哉!

嗟乎,堡邑儿女,秉承之久远文明,任重而道远。至若当今,同承邦殇,励精而图治,志士涌现,探寻曙光路,走向革命,抗日救国,为国捐躯。红军西行,丹心碧血,薪火赓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烈辈出,精神永铭。大河惠滋,历史渊流,人文荟萃,民风淳朴,不忘初心,以智求存。拓荒兴农,机灌农耕,西南旱坪换新颜;敢人为先,群策群力,农民建桥天下第一;叠坝聚涛出平湖,喷银吐雾产电明;通讯铁塔堡峰耸,天拓信使尽峥嵘;天寒地冻草迹绝,反季瓜蔬兴农科。

《平堡乡志》赡慕千年风韵,社会至上,惠民和风,才俊鹰扬,文化璀璨竞芬芳;《乡风墨韵》同道书友墨飘香,家国情怀得绽放;《乡味儿平堡》、《陇上风情》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业态,方兴未艾,擎旗领军点击网络浩瀚青史辉煌文化跃然于眼前,逐梦初衷壮抒胸怀风云际会百家争鸣激扬在妙笔。历届笔会,文人墨客齐聚首,畅游古镇,书诗文书歌赋书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髓,画山水画花鸟画写意国画彰显大地灵气。明三《温病诊疗大法歌诀》、《验方》,立三《伤寒论》、《地方中药》,教授正中著书颇丰,《药苑漫话》、《医古文精篇注译解析》、《中药学》、《汉字源流古今谈》、《汉字春秋》、《汉字天下》并主编《金峡松柏》。国家一级画师韦博文大作有《大漠长河》、《天地同合》、《雪域盛典》、《腾格里的陈述》、《古道长风》、《陶乐地声天鼓》等。梁一中先生主编《白银市人大志》、《白银书画研究会论文集》,且著《路石书画集》、《路石草书唐诗三百首集》,杨国材主编《平堡乡志》。以斯邑之文运,先民之德荫,人民之颖悟,苟能躬修,勤勉于学,清华、北人大及各大院校深造才俊数千计,莘莘学子,遍布神州大地海内外,顺时听命,党政军旅,科教文坛,医学书界,士农工商,学团艺苑,政府各层,社会诸面,以人为本,正己化人,齐家治国,积山海之德以遗存后昆,习百工之艺而传子孙。苦心至诚,天地感通。

若夫地因人而灵,人因地而杰。斯邑之文运,集上古、边塞屯垦、丝路、黄河文化等多重文化交融吸纳之凝淀,让平堡这个汉唐丝路之上的重镇和边防要路成为安居乐业的沃土和闻名陇上的文化古镇,荣登"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历史,陈述古今。秉承文明,人一之我十之兮,继往开来,抢抓机遇,用好古建文物保护资源,提振民之正气,与时代同呼吸,与社会共命运;人十之我百之兮,科技发展,富民兴农,携手共建美好新家园。诚开放创新,奋发有为,宏哉伟哉!

平滩站秦筑城汉置衙峰燧烟城隍庙三重楼古丝渡钢索桥乌峡水电合黾史奇观显吾家园。
功德碑云镜诗举人文凌斗传塑刻雕一中书博文画李氏枪春明课存收古今才艺绣我河山。
作者简介:陈国勇,甘肃靖远平堡人,笔名习乐,号乌金峡山人,退休教师、市作协会员、市书协会员,喜文学,好书法,多用文字讴歌传播社会之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