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林尽染的太行山空中画廊
文 | 李殿岭
10月下旬,深秋时节,正是观看红叶的最好季节。从石家庄市向西偏北约95公里,乘坐大巴车,行程约2个多小时,便到达了太行山的沕沕水空中画廊,太行山沕沕水空中画廊,位于革命老区河北平山县西南边缘,东起石家庄的沕沕水生态风景区,西至山西边界,跨越晋冀两省,视野开阔,可360度环绕欣赏。沕,音读“秘”,原指水幽深,当地百姓都读作“忽”,形容流水不断的声音,在此,入乡随俗,也都将“沕”读作“忽"音。


换乘观光车,开始了我们空中画廊的旅游观光。太行山沕沕水空中画廊的叶子,与其他地方的叶子有所不同,它从初秋开始到霜降,从海拔800米到1600米,渐次变幻。先由绿变黄,从黄变成橙黄,再变作浅红,最后变作深红,直至变作暗红,才肯从枝头落下,完成叶子生命的,最后一季盛装绽放。用最后的生命,把整个太行烧的红红火火,可谓“无边无际染太行”。
一踏上观光之路,便满目是景,从山底到山顶,有郁郁葱葱不改青绿本色的翠柏,有金黄挂满枝头的白杨,最多的,还是莫过于漫山遍野的红叶。尤其到半山腰,侧像是打翻了的调色盘。以红叶的黄栌树为主,穿插着绿色、黄色的林木,还会有像挂着一个个橙黄色灯笼似的柿子树出现在眼前。另外裸露的黄白灰色的山岩,和头顶上的蓝天、白云,构成一幅以红为主,兼有绿、黄、蓝、白相间的五彩画面,绚烂多姿,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呈现出一片油画般的质感。夺人眼球,美得让人窒息。


观光车,盘旋于太行山800到1600米的半山腰中。水泥铺筑的观光路,平坦而又蜿蜒起伏。路两旁,一边是峻峭挺拔的高山奇峰,一边是筑有约1米高凹凸墙防护的,悬崖绝壁。空中画廊规划长约100公里,现在开放的20公里观光线,是其中一段。“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山峡十九转,奇峰当面立。”在我看来,穿行在太行山,奇峰山峡的空中画廊中,总共也就两个弯,左转弯和右转弯,从上山开始,观光车上的我们,便因重心的移动,不停的左右倾斜,摇摆着。观光车穿行在空中画廊,尤如润笔在画布上。置身在遍布红叶的画廊中漫步,更是“人游山峡里,宛如画图中。”步步有景,处处如画。


站在半山腰的观景台,俯瞰远山田野,乡村山寨, 古老院落,炊烟袅袅,更显古色古香。仰视奇峰峭崖,各种造形地貌,山岭、石柱,有的宛若仙女下凡,有的像犀牛望月,有的似大象俯首……近看满目红叶,热烈如火,远观太行山麓,层层叠叠,红的那么深沉,那么透彻。竟如和唐代诗人杜牧同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到空中画廊,不敢说红叶,那或浓或淡的红叶,如旗、似火、像诱人的朝霞,一点点,一族族,点缀着巍巍太行。不觉使人联想到,空中画廊下的红色基地,沕沕水电站。那是1947年,在朱德总司令亲切关怀支持下,我党我军建没的第一座水利发电站。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建设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利用沕沕水绝佳的水力资源,出色地承担了向约50公里外的,当时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和周边兵工厂供电的使命,为党中央指挥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卓越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这里也是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祥地,新中国第一盏明灯从这里点亮,它照亮了边区,照亮了太行,照亮了全中国。就像这太行山的红叶,从微红到深红,从一点红到一片红,至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山下棒子摞成垛
蝉不再争鸣
等待挂霜的柿子
在满山流行
深秋的太行山
山连山峰叠峰
层层山林竟彩虹
不光枯黄灿烂
更有翠绿艳红
天边飘来几片彩云
欲与比美晒萌
五彩的太行山
使它成了花边陪衬
八百里太行山
被染成画廊美景
悬挂在湛蓝的天空
红彤彤的黄栌林
那么透彻深沉
【壹点号 山东创作中心】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