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给一组照片的命名,照片里,我怀抱儿子,膝盖上摊开一本书,正在给儿子讲故事。儿子静静地听着,眼睛明亮,神情专注,我望着儿子,满脸幸福。
儿子三岁时,家里粉刷一新的墙壁被我“毁容”——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儿歌挂画。一有空,我就教儿子读儿歌,小家伙摇头晃脑,奶声奶气,甚至咬字不清,但认真的样子,足以让我幸福好几天。年龄渐长,我又教他读唐诗,给他讲故事,有时候,他也会“厌学”,我不得不放手,还他“自由”。每每此时,我都会泡一杯清茶,放一曲轻音乐,读我还没读完的书,或者写我坚持写了多年的日记。
教育界有句老话: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毋庸置疑,在孩子的人生里,家庭的影响始终是第一位的。儿子现在酷爱读书,胜我一筹,甚至有了自己的“秘密”——日记本。写到这里,我要给儿子说声“对不起”,因为我偷看了他的日记。
前几天,整理凌乱的书桌,发现儿子的日记本悠闲地躺在那里。那一刻,我失去“理性”,好奇心驱使我打开日记本并一口气读完所有日记。感慨万千,有惊奇,有疑虑,有激动,更多的是幸福。这幸福源自一篇观看祖国70华诞阅兵的日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英姿飒爽的军人的崇敬与赞美,对繁荣富强的祖国的热爱和祝福,提到了新中国第一次阅兵飞机不够的“窘迫”,详细描述了70年后阅兵飞机的强大阵容,道出了他的梦想——将来做一名飞机或战斗机设计师,并在旁边画了一架非常漂亮的飞机!合上日记的刹那,我流着泪笑了。
儿子热爱飞机,心存美好的蓝天梦,我又何尝不希望他能美梦成真呢?儿子,趁着梦想还有温度,我们一起努力!你要知道,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苦苦堆积的坚持;所有人前的风光,都是背后傻傻的不放弃。只要你愿意,并为之坚持,总有一天,你会实现梦想!虽说看儿子日记是不礼貌,不尊重儿子隐私的行为,但我并不后悔。通过日记,我看到了一个成长中的儿子,一个厚积薄发的儿子,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儿子,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你对孩子付出了多少,孩子身上就会体现多少你付出的成果。养育出懂感恩,有追求,肯努力的孩子是父母乃至整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突然想起前几天办公室来的家长,哭哭啼啼,被孩子气的。听来听去,究其原因是错过了对孩子的最佳陪伴期和教育期。孩子上初中前,由奶奶一手带大,上初中后,奶奶无法管制“叛逆的孙子”,父母这才慌了。我们不能怨怪奶奶,但可以肯定地说,把养育孩子的任务推给老人,本身就是父母的过错,没有哪个孩子想成为“废物”,只有父母真正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不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偷懒,才能培养出感恩的孩子,优秀的孩子,收获满满的幸福。
还记得诗词才女武亦姝吗?16岁就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成功夺冠,被大家亲切地誉为“国民才女”。据说小时候的武亦姝成绩并不优秀,爸爸妈妈带她去拜访酷爱读书的孩子,学习教育经验,回来后全家就开始改变。妈妈不再去棋牌室,开始阅读《二十四史》和《山海经》,手机也不玩了,改为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演名著情节。爸爸工作再忙,也会要求自己每天下午四点半后不用手机,用实际行动来给孩子做好榜样。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我“附庸风雅”,时常把“亲子悦读”放在养育孩子的第一位,尤其是冬日的午后,母子二人席地坐在阳台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各自在膝头翻开一本喜欢的书,静静地品读,跟着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或哭或笑,或怒或骂,方寸天地,无关功名、无关利禄、无关风月。将自己的精神托付一页书,将孩子的心灵托付一片花地,芬芳着翩飞,娴雅地寻觅,有诗有梦,有生活有幸福有远方……
作者简介:
刘凤玲,网名静水流深,中学教师,热爱文字,喜欢以文写声,以字传情,记录心路历程。
